小拓书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煮酒论史篇】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三) 作者钱穆(2/5)

虽汉人居十之七八,然主事则多额外,翰林则益清贫,补缺难于登天,开坊类于超海。

不过设法虚縻之,戢其异心。

又多设各省主考学政及州县教育等职,俾以无用之人,治无用之事而已。

即幸而亿万人中,有竟登至大学尚书侍郎之位者,又皆头白齿落,垂老气尽,分余沥于满人之手。

然定例,汉人必由翰林出身,始堪一拜,而满人则无论出身如何,均能资兼文武,位裁将相,其中盖有深意存焉”。

邹容这一说法,也说尽了考试制度在部族政权下所能占之地位。

试问汉唐宋明历代的选举与考试,是否也在刘姓政权李姓政权等之余沥下,许这辈选举与考试的合格人酌量分尝其一杯羹的呢?纵使汉唐宋明诸朝,也各有宗室外戚宦官等擅权用事的糊涂账,然此只是一时的人事腐败,却非制度本身上有此一分别。

可见每一制度,不当专就此制度之本身论,而该就此制度于政府其余各项制度之相互关系中来看此制度所能发生之功效与其实际的影响。

因此元清两代部族政权之考试制度,决不该与中国传统政治下之考试制度同类相视,这已不须再分说。

在邹容以前,如道咸时代龚自珍诸人,也已早看到满族政权之居心。

只因那时尚不许汉人们公开抨击,因此如龚自珍辈,只有连带指摘中国历史上历代的考试制度,说它仅只是帝皇私心,在羁縻玩弄。

这在我们知人论世,究该是分别论之的。

五、清代的统制政策 再说满洲人跑进中国,他是先打下了蒙古,才到中国的。

因此他对蒙古和西藏,却特别怀柔。

尤其对蒙古人,更是刻意拉拢。

至于朝鲜,则因他们一向很忠诚于明室,所以满洲人对朝鲜人很歧视。

蒙古人多封贝子、贝勒、亲王之类,成为满洲之亲族。

当时是满洲人第一,蒙古人第二,在下始轮到中国人。

满清皇帝又特别信奉喇嘛教,像北平雍和宫,便是喇嘛庙。

这是他们想借宗教来羁縻蒙古与西藏。

宗教在满洲人运用下,也成为一种法术了。

所以他们尽管可以同时信崇孔子又礼拜喇嘛。

这都不是信仰,也都是法术。

他们要统治中国,唯恐自己力量不够,再拉上蒙古,蒙古原先也曾打进中国的。

所以满洲人优待他们像亲兄弟般。

同时又禁止他们和中国人通商。

他统制这些地方,特设一个理藩院,略如现在的外交部。

理藩院是不用汉人的,理藩院管理院务的是满洲人,下面有蒙古人,满蒙混合,却不许中国人预闻。

他这种存心,现在讲来,十足是一个帝国主义者。

帝国主义这名词原起于西方,中国则向来没有。

由秦汉到明代,中国向不成为一帝国。

帝国必然有他的征服地,征服地不蒙本国政府平等的统治。

譬如英国在香港,以前在印度,都是派总督,法国在安南也是派总督,对这些征服地另外管理。

这才叫帝国主义。

美国人不愿菲律宾加入联邦,但亦不愿派总督去统治,因派总督就变成为帝国了。

香港印度的总督,名义上由英王派,不由内阁派。

它本国的政治是民主的,但其殖民地则是附属于帝国,不许有民主。

若美国在菲律宾亦派总督去管理,是不是美国大总统就要等于英国的皇帝呢?这违背美国立国的精神。

美国人不肯这样做,又不愿菲律宾加入联邦,才让他独立。

这就因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规模,有一个国家的体制,有其立国精神与传统历史,不能随便改。

美国人尽管看重东方的商业,但他只可想旁的方法,不能派一总督来管理菲律宾,而把他们开国以来全部历史精神推翻了。

所以今天苏维埃说美国帝国主义,其实是名实不相符。

但若说英国对香港是一种帝国主义,这是百辩难逃的。

因他把全国家分成了两部分,一部是本国,一部是征服地。

这才始得叫帝国。

清代有所谓本部十八省,外边又有藩属,故说它像西方的帝国,但细辩又不同。

因请人待蒙古,比待中国本部的人还要好,蒙古人得封亲王,中国人是没有的。

英国人断不能代香港人比待他本国的人好,可见就算清代也是帝国,还是东西巧妙不同的。

我们现在的毛病,就在喜欢随便使用别人家的现成名词,而这些名词的确实解释,我们又多不了解。

西方人称中国为大清帝国,又称康熙为大帝,西方有帝国,有所谓大帝,中国则从来就没有这样的制度,和这样的思想。

而我们却喜欢称大汉帝国乃及秦始皇大帝了。

在正名观念下,这些都该谨慎辨别的。

满洲人到中国,他们的一切政策,是拿满洲部族来控制中国人。

又再拉拢怀柔蒙藏来挟制汉人。

这都在上面讲过了。

现在再讲他们对待汉人的办法。

他们到中国来,中国人当然要反抗,反抗的领导者,当然是知识分子。

于是他们开科取士,承袭了中国考试制度,表示开放政权,中国读书人依然得官做,许你们参加政治,并许做政府里最高的官。

但实际上则另有一套办法防制你。

如每一衙门满汉夹用,外省督、抚,则多用满人,少用汉人灯。

这样还不够,满洲人最高明的政策,是存心压迫中国知识分子,而讨好下层民众,来分解中国社会之抵抗力。

他们一面在怀柔藩属,压迫中国。

一面在羁縻中国知识分子来减轻抵抗。

又一面是压迫知识分子而讨好下层民众。

这样三方面用心,可谓是很周到的。

康熙、雍正,也都是很能干的皇帝,经他们统治,中国无言论自由,也没有结社出版自由,而还不断有十分可怕的文字狱。

种种压迫,而知识分子无法违抗。

同时正因为他们还懂得讨好民众。

清代有所谓地丁摊粮的办法,只收田租,不再要丁口税。

这是他们自己夸许所谓仁政的。

在康熙五十年,当时全国人口统计,共二千四百六十二万口,从这年起,清廷下诏永不加丁赋——即人口税,而人口则还是调查,五年一编审,但丁赋永不再加了。

实际上,这一规定,并算不得是仁政。

因从中国历史讲,两税制度,早把丁税摊运入地租,后来还要农民服差役,或者出免疫钱,这是后来的不对。

王荆公制定了免疫钱,过些时,人民又要当差了,所以明朝才又提出一条鞭法来,再拿差役归入于地租。

满洲人跑进中国,一切都照明制,田赋额也照万历年间的则例征收,那么差役已经摊在田租里,而此下还是照样要差役。

到了康熙时,再来一次地丁合一,这还是照着中国历史的惰性在演进,朝三暮四,最多恢复了明代万历时旧额,其实非此而不能。

这哪好算得是仁政?何况地丁合一后,实际上赋税还是在增加。

所以这一办法,很快就失其讨好民众的作用。

而且就基本说,人口税加进地税,将来人口愈增,就形成人民对国家不负责。

直到现在,中国一般人民,除非有田地房屋,否则对国家就像不要负什么责任似的,这实在也不算是好制度。

总之清代在制度上,实在也没有几项值得我们今天之再称道。

六、民众的反抗运动 我常说,历史上没有历久不坏的制度。

何况是法术,仅凭私心,临时造作,哪能长久?请代人想讨好民众,这打算并不坏。

但他们又存心压迫知识分子。

他们只需要有服服帖帖的官,不许有正正大大的人。

结果造成了政治上的奴性、平庸、敷衍、腐败、没精神。

政治腐败了,纵想讨好民众,民众也得不到实惠。

到乾隆时,满族官僚日愈放肆,政治加速腐败,那时中国知识分子的反抗意识已消沉,但下层民众所受的痛苦却积渐忍不住了。

于是民变四起,仆屡兴。

最有名的就是所谓川楚教匪,满洲朝廷费了很大气力才把它压平。

但病根依然存在,一些也没有减。

所以此后满清政府即使不遇到中西交通,没有西洋势力侵入,不久也仍得要垮台。

嘉庆年间,一次次变乱不停,以后有激出太平天国。

由今看来,大家同情太平天国,认为它是民族革命,这话自不错,但实际也不尽然。

至少他们太不懂政治,他们占了南京十多年,几乎丝毫没有在制度上建树。

他们比较象样的是军制,但始终未觉悟到水师之重要。

他们对下层民众,想推行均田制度,粗浅一些的社会主义,大抵他们是有此想法的,但说到政治就太低了。

第一论国名,便是不祥之兆,哪里有正式建立一个国家而号称天国的呢?这是他们对西方耶教一种浅陋的知识之暴露。

再加上太平二字,东汉黄巾之乱,信奉的是太平道。

他们的下意识,似乎受此影响,国号太平天国,早可预示他们之失败。

这样一个国名,便太违背了历史传统。

正因为这一集团里,太没有读书人,这是满清政权存心分开中国知识分子和下层民众之成功。

辛亥革命,国号中华民国,这因革命党里有了读书人,所以不同了。

而且洪杨一出来就称天王、东王、南王、西王、北王、翼王,那些名号,只能在通俗演义里有,哪能成为一种正式的制度?他们自南京内哄以后,杨秀清杀了,还是有许多人继续称王,而名号更荒唐了。

萧朝贵的儿子成为幼西王,洪仁发、洪仁达又称王长兄、王次兄。

就是满洲人初进中国,也没有这样表现得粗陋与幼稚。

正因满洲人初兴,便能用中国知识分子,而洪杨集团则不能。

他们又到处焚毁孔庙,孔子的书被称为妖书,他们想把民族传统文化完全推翻,即使当时没有曾国藩、左宗棠,洪杨还是要失败。

诸王以下,又有天官丞相,这些官名,真太可笑了。

哪里有全不读书,把自己国家以往历史传统全部推翻,只抄袭一些外洋宗教粗迹,天父天兄,一派胡言,便能成了事?我们不必纵论其他之一切,但看他们那些国名官名,就知其必然会失败。

若太平天国成功了,便是全部中国历史失败了。

当时的洪杨,并不是推不翻满清,但他们同时又要推翻中国全部历史,所以他们只可有失败。

近代的中国人,正也在想把中国全部历史推翻了,所以更多对太平天国抱同情。

但话要说回来,太平天国史失败了,而满清政权,也就从此逐渐转移到中国人手里。

中国人出任封疆大吏的也多了,军队变成湘军与淮军,便逼出满清政府以后之变法。

七、变法与革命 现在我们将讲到太平天国灭亡后的变法和革命。

当时主张革命的是孙中山,主张变法的是康有为。

康有为的理论,也不能说他全不对。

他说一个国家只要能立宪,皇帝有无是无关紧要的。

当时英国有皇帝,德国、日本、意大利也都有皇帝,我们不必定要革命废皇帝,我们尽可一意推行宪法,让满洲人仍做皇帝也要得。

但康有为只知道皇帝无害于立宪,却不知道满清皇帝的后面是一个部族政权在撑腰。

部族政权是决不容有所谓立宪的。

孙中山先生主张革命,一定要推翻皇帝,康有为的变法就变成了保皇,似乎又像非要皇帝不可了。

康有为实在没有看清楚,他以为只要光绪皇帝听他话,变法就变得成,这是他的大错误。

这个错误也就是错误在他没有像西洋人般懂得政治上的所谓主权的观念。

他不懂得当时的中国政治,是满洲部族主权的政治。

掌握主权的是满洲人,哪里是像他所谓的皇帝专制呢?他误认为中国传统政治只是皇帝专制,故而以为只要皇帝听我话,便可由皇帝专制一变而为皇帝立宪。

后来康梁失败了,梁启超曾慨然说:两千年中国历史只是没有正式的革命。

他这句话也不错。

但他不知道在中国传统政治下,实不需要革命。

而在他们当时,则真非革命不可啊。

不革命,便无法推翻满清的部族政权。

梁启超也如康有为,误把中国秦汉以来的传统政治看成为帝王专制,帝王专制只是一种政治制度,所以只要变法,改革此制度即够。

他不晓得在他当时,这一制度之后面,还有一个力量在拥护,在咫尺。

不是皇帝一人就可以专制,皇帝背后有他们的部族——满洲人在拥护这皇帝,才始能专制。

现在光绪皇帝既跳不出满洲人的这一圈,如何能改革这制度?若要把满洲部族这集团打破了,就非革命不可。

说到政府背后拥有的一个力量,这便是今天共产党所讲的立场和背景。

至于中国历史上的传统政权,无论汉、唐、宋、明,却并无私权力,私立场,私背景,它的立场背景便是全国人民,便是全社会。

所以遇到政治腐败,只要换一批人,把制度腐败了的略略修改,就仍可继续下。

于是中国历史上便只有造反,而更无革命了。

任何一朝代,既没有一种私的力量在支撑,它腐败了,天下便乱。

而实无一个阻碍我们拨乱返治的真力量。

现在则有此一个力量在阻碍我们非把此力量打倒不可。

这个非打倒不可的情势,就逼成了革命。

所以唐、宋兴起不能称为是革命,只是人事变动,最多只能称为是变法。

可是清代末年,就非革命不可了。

他这两百多年的政权,和汉唐宋明不同。

套西方的话头,可以说当时一切主权在满洲人。

打倒满洲人,就是打倒这政治上的一种特权。

我们不能说汉代的一切主权在刘家,唐代的一切主权在李家。

中国传统政治,自汉以来,很少这种特权之存在。

这我在上面讲述汉唐政治制度时,已详细分析证明过。

现在则政权落到一个特殊集团的手里,这便是满洲部族。

若我们把政治主权和政治制度分开说,就形成了两派主张,一派是康有为,他主张要变法,不要革命,他是看了制度没有看主权。

另一派是章太炎,他主张只需革命,不需变法,他是看了主权没有看制度。

在这两派中间,孙中山先生认为是非革命不可的,而革命之后还得要变法。

变法的最要点,则是把皇位传袭彻底废除了,根本不要一皇帝。

他参照中西古今的制度,想来创建一个新制度。

当然康有为、章太炎不脱是单纯的书生之见,孙中山先生是一个大政治家,他有书生的修养,对政治和社会也有深刻的观察,他认识中国,也认识西方,所以他的革命理论也不同。

以后满清是推翻了,不过连我们中国的全部历史文化也同样推翻了。

这因当时人误认为满清的政治制度便完全是秦始皇以来的中国旧传统。

又误认为此种制度可以一言蔽之曰帝王的专制。

于是因对满清政权之不满意,而影响到对全部历史传统文化不满意。

但若全部传统文化被推翻,一般人对其国家以往传统之一种共尊共信之心也没有了。

一个国家的政治,到底还脱离不了全。

而政治权之稳固,一定要依赖于一种为社会大众所共同遵守,共同信仰的精神上的权。

那个权推翻了,别个权一时树立不起来,一切政治也就不能再建设。

所以孙中山先生主张革命之后先要有一个心理建设,这是看来很正确的。

譬如我们讲考试制度,这当然是我们中国历史上一个传统极悠久的制度,而且此制度之背后,有其最大的一种精神在支撑。

但孙中山先生重新提出这一制度来,就不免要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

因为清代以后,考试制度在中国人精神上的共尊共信的信念也早已打破了。

我们今天要重建考试制度,已经不是单讲制度的问题,而还得要从心理上先从头建设起。

换言之,要施行此制度,即先要对此制度有信心。

即如在清代两百几十年,哪一天乡试,哪一天会试,从来也没有变更过一天。

这就因全国人对此制度,有一个共尊共信心,所以几百年来连一天的日期也都不摇动。

这不是制度本身的力量,也不是政治上其他力量所压迫,而是社会上有一种共尊共信的心理力量在支持。

当知一切政治,一切制度都如此。

现在我们则对于政治上的一切制度,好像拿一种试验的态度来应付,而对此制度并没有进入共尊共信之境,空凭一个理论来且试一下,这问题就大了。

甚至其他国家一两个月的新东西,或是几个人的新理论,我们也高兴拿来随便试,随便用。

试问哪里有无历史因袭的政治,无传统沿革的制度,而可以真个建立得起来的?我们硬说中国历史要不得,中国社会须彻底地改造,把政治制度和革命推翻的口号混淆在一起。

我们并不根据历史事实,而空嚷要打倒。

其实这问题已转了身,已不是某种政治与制度该打倒,某种社会与经济该改造,而是全部文化该废弃了。

可见思想理论,讲这一部分的,都会牵涉到别一部分。

未经多方面考虑,未经长时期证验,是无法就下定论的。

总论 上面讲了五次,我想再对中国历代政治,说一点简单的看法:从秦到清两千年,我们对以往的传统政治,至少不能很简单地说它是专制政治了。

我们平心从历史客观方面讲,这两千年,在政治上,当然有很多很可宝贵的经验,但也有很多的流弊。

以前曾不断地修改,以后自然仍非不断地修改不可。

从这两千年的历史中,我们可以对以往传统政治,找出几条大趋势。

在此我只想专举我们认为一些不好的趋势,再一陈述。

至于好的地方,我们且暂略不讲了: 第一:中央政府有逐步集权的倾向。

这从某一方面讲是好的,一个国家该要有一个凝固的中央。

政治进步,政权自然集中,任何国家都走这条路。

开始是封建,四分五裂,慢慢地就统一集中。

然而自汉迄唐,就已有过于集权之势。

到宋、明、清三朝,尤其是逐步集权,结果使地方政治一天天地衰落。

直到今天,成为中国政治上极大一问题。

这问题孙中山先生也提到,对于新的县政,我们该如何建设,旧的省区制度,又该如何改进,实在值得我们再细来研究。

当知中国政治上的中央集权,地方没落,已经有它显著的历史趋势,而且为期已不短。

地方官一天天没有地位,地方政治也一天天没有起色,全部政治归属到中央,这不是一好现象。

固然民国以来数十年的中央始终没有能达成圆满稳固的统一,国家统一是我们政治上应该绝对正取得。

但如何使国家统一而不要太偏于中央集权,能多注意地方政治的改进,这是我们值得努力之第一事。

第二: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的传统政治,已造成了社会各阶层一天天地趋向于平等。

中国传统政治上节制资本的政策,从汉到清,都沿袭着。

其他关于废除一切特权的措施,除却如元清两代的部族政权是例外,也可说是始终一贯看重的。

因此封建社会很早就推翻了。

东汉以下的大门第,也在晚唐时期没落了。

中国社会自宋以下,就造成了一个平铺的社会。

封建贵族公爵伯爵之类早就废去,官吏不能世袭,政权普遍公开,考试合条件的,谁也可以入仕途。

这种平铺的社会,也有其毛病。

平铺了就不见有力量。

这件事在近代中国,曾有两个人讲到过:一个是顾亭林。

他是明末清初人,他想革命排满,但他深感社会没有力量,无可凭借。

他曾跑到山西,看见一个配寸,全村都是姓裴的,他们祖先在唐代是大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热门小说推荐

重回1986小山村

假如你重生了,最想做什么? 高明程仔细的想了想,觉得还是老婆孩子热炕头比较好! 年轻貌美的老婆,那就绝不能被艰苦的生活给磨去了颜色。 沉默内向的大儿子,打小就得好好培养。 至于走上邪路的小儿子,嘿嘿,教你做人套餐已上线,套餐包括:遍体鳞伤、皮开肉绽、头破血流。 至于钱嘛 我对钱不感兴趣,上辈子赚够了,这辈子只想小富即安,悠哉过好小日子! /

七零文工团小厨娘

*泼辣小厨娘x神颜公子哥 人家穿越到文工团是舞蹈演员,顾芊穿越过来居然是一名食堂女工。 罢了,工作不分高低贵贱,厨子虽然没有跳舞体面,也算是一门手艺。 正好,顾芊穿越前是一名神厨。 持起锅铲就是一顿干! 糙面、野菜、麦麸咸菜饼子都能给你做出朵花儿来。 任何糟糕的食物到了顾芊手里,皆能成为化腐朽为神奇的美食。 一不小心就从食堂女工升职为主厨,成了文工团人人追捧、不敢得罪的顾神厨! 就在顾芊开/

光明!

【屋内的光照强度低于3,目前处于黑暗状态,8分45秒之后出现1级怪异。】 许乐下意识缩了缩脚。 【你正在恐惧,恐惧是所有怪异的食粮,会吸引他们。】 许乐:? 缩个脚都不允许了? 在略微慌乱的情绪中,许乐快速生起了火堆。 光明涌现。 【屋内的光照强度为4,目前处于明亮状态,安全。】 许乐刚刚松了一口气,才发现这一切只是开始。 扭曲的火焰形成了新的文字! 【房屋内有一具尸体,死亡时间已超过4小/

在大唐当外科医生的日子

徐清麦在一场车祸后,发现自己莫名穿越到了大唐。 可气的是,和她一起穿越的还有她那看上去人模人样实际狗得很的前男友周自衡。 更可气的是,他们还穿成了夫妻! 而最可气的是,周自衡穿成了农官小吏,而她作为一名外科界冉冉升起的新星,则穿成了他那柔弱不能自理只能困在后院的家庭主妇。 徐清麦暴躁了,这世界毁灭吧! 等等为什么会有婴儿的哭声? 两人对着原身那尚在襁褓之中,哭得震天响的小婴儿,只能面面相觑/

野僧

战长林年少轻狂时,做过最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事情有两件: 一件是倾其所有,求娶长乐郡主居云岫; 一件是兴德元年,在居云岫身怀六甲时扔下一纸休书,削发为僧,扬长而去。 三年后,天下大乱,战长林在荒郊救下华盖如云、玉辔红缨的送亲车驾。车里,新妇凤冠霞帔,怀里抱着的稚儿粉雕玉琢,正睁大一双跟他一模一样的眼,懵懵懂懂,似惊似疑。 战长林问:哪儿去? 居云岫答:洛阳赵家,成亲。 *又痞又野和尚X又冷/

二爷家的麻雀成精了

黎非凡穿书了,穿成豪门霍家霍二爷包养的金丝雀,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能在大佬身边三年屹立不倒的唯一原因,就是像极了大佬求而不得的白月光。 金丝雀对金主可是真爱,无奈脑子不够使脾气还坏,结果人正主一回来他就被踹了。 黎非凡就不一样了。 金丝雀就要有金丝雀的自觉。 床上狐媚惑主床下温柔小意,没事儿斗斗妖艳贱货,有事儿大佬棒棒绝不出头。 背地里呢。 霍家大爷狼子野心黎非凡私人腰包进账五百万。 对家上/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