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马皇后继续道:“不过我不会恨你,因为这就是皇后的命。
我既然当得起这个皇后,就认这个命。
我只是心疼棣儿,心疼那些跟着他出生入死的将士,心疼大明的百姓。
他们本来可以不用经历这场内战,都是因为你,因为太子,因为允炆,他们才要承受这一切。
” 朱元璋坐在龙椅上,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他看着马皇后,心里满是愧疚和无奈。
他知道,马皇后说的是实话,可他没有选择。
他是大明的皇帝,他必须为大明的江山社稷考虑。
立嫡立长,是祖制,是稳定大明江山的根本。
他不能因为朱棣的能力,就破坏祖制,否则,大明的江山,将会陷入混乱。
“你下去吧。
”朱元璋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此事,咱会再考虑。
但你记住,后宫不得干政,以后不要再提了。
” 马皇后看着朱元璋,摇了摇头,转身离开了乾清宫。
她的背影,在烛火的映照下,显得无比孤独和决绝。
乾清宫内,只剩下朱元璋一个人。
他坐在龙椅上,看着窗外的月色,心里满是迷茫。
他不知道,自己的选择,到底是对是错。
他只知道,大明的江山,他必须守护好。
哪怕付出再多的代价,哪怕牺牲自己的亲儿子,他也在所不惜。
第二天早朝,殿内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他们知道,大明的未来,已经充满了变数。
徐达站在殿中,看着天幕的方向,心里满是感慨。
他知道,朱棣和朱标的争斗,已经无法避免。
无论是朱棣拿下皇位,还是朱标保住储位,大明都会经历一场浩劫。
他只希望,这场浩劫能尽快结束,大明的百姓,能早日过上安稳的日子。
傅友德也叹了口气,道:“大明的天,怕是要变了。
” 王弼则看着朱棣,眼神里满是支持:“殿下,不管将来发生什么,我都会支持你。
你要是真的反了,我就带着我的部将,跟你一起干!” 朱棣看着王弼,心里满是感激。
他知道,王弼是真心支持他。
有了蓝玉这样的猛将支持,他的胜算,又多了几分。
朱标看着王弼和朱棣的互动,心里的杀意越来越浓。
但他知道,只有徐达才是朱棣最重要的支持者。
只有除掉徐达,才能削弱朱棣的势力。
他悄悄看向朱元璋,希望父皇能看出徐达的“不臣之心”。
朱元璋坐在龙椅上,看着殿内众人的反应,心里满是疲惫。
他知道,自己已经老了,再也没有精力去掌控这一切。
他只希望,在他有生之年,能看到大明的江山,能稳定下来。
奉天殿内的烛火刚添了新蜡,跳跃的火光映在君臣们紧绷的脸上。
自天幕开启以来,众人的目光便未曾离开那片白光——昨日白沟河之战的胶着与危机仍在眼前,今日天幕不仅要续播决战结局,更要戳破流传已久的“谣言”,这份期待与紧张,让殿内的空气都仿佛凝固了。
朱元璋端坐在龙椅上,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扶手,马皇后则攥紧了手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天幕白光骤亮,没有直接切入战场,而是先浮现出一行行锐利的黑色字迹,如同利刃般剖开历史的迷雾: 【在续播白沟河之战结局前,需先澄清后世流传的三大谣言——这些谣言多出自建文朝文官的记载,为抹黑李景隆、弱化朱棣战功而刻意编造,今日便以史实还原真相。
】 【谣言一:朱棣在后军被围时,身边只剩数人,靠登上土堤“假呼援军”吓退李景隆。
】 【史实驳斥:此战中,朱棣确实曾陷入苦战,但“李景隆亲临后军”纯属无稽之谈。
根据《明实录》《奉天靖难记》等一手史料记载,李景隆当日坐镇中央军中军帅营,其位置与燕军后军之间,隔着至少二十万中央军士兵,直线距离超过二十里。
如此遥远的距离,李景隆既不可能亲眼看到朱棣的窘境,更不可能“疑有伏不敢前”。
】 【更荒诞的是,编造此谣言的文官,为将“放走朱棣”的黑锅扣给李景隆,竟强行将其帅营位置挪至燕军后军附近——此举不仅无视战场地理,更无视数十万大军的调度逻辑。
当日李景隆麾下亲兵证实,主帅自始至终未离开中军帅营半步,何来“临阵犹豫”之说?】 【谣言二:朱棣靠“神风折断李景隆帅旗”扭转战局。
】 【史实驳斥:首先,李景隆帅营距离燕军主战场超过百里,其帅旗(一丈半高)在如此遥远的距离下,燕军将士根本无法看见;其次,中央军帅营有“百旗护阵”的规制——除主帅大纛外,另有一百面辅助旗帜,即便帅旗受损,只需将宿营的五方旗拼接悬挂,一刻钟内便可恢复指挥信号,绝不可能因“帅旗折断”导致全军混乱。
】 【所谓“神风”,不过是文官为美化朱棣“天命所归”、抹黑李景隆“天命不容”而编造的神话。
真实的战场之上,从无鬼神相助,只有将士的血肉与战术的博弈。
】 【谣言三:洪武朝武勋贵族“放水”,李景隆是朱棣“卧底”。
】 【史实驳斥:此战中,瞿能父子、俞通渊父子、滕聚等武勋将领,皆拼至最后一刻,瞿能更是身先士卒斩杀燕军数百人;中央军士兵战死超过十万,其中不乏淮西老兵、甘凉铁骑等精锐——若武勋贵族放水,何必付出如此惨重代价?若李景隆是卧底,又何必将朱棣逼至“一线败亡”的绝境?】 【此类谣言的本质,是建文朝文官为推卸战败责任:将罪责归于“奸臣李景隆”,而非建文帝朱允炆的决策失误;将朱棣的胜利归于“侥幸”,而非其卓越的军事才能。
这既是对战死将士的亵渎,更是对历史真相的扭曲。
】 天幕画面随之切换,浮现出两幕对比场景:一侧是李景隆在中军帅营指挥的场景(周围环绕数十名将领,远处是密密麻麻的中央军阵列),另一侧是朱棣在后军血战的画面(身边虽仅有数百骑兵,却仍在反复冲锋),两者之间的遥远距离一目了然。
“岂有此理!”李文忠猛地拍案而起,脸色涨得通红,指着天幕上“谣言”二字怒喝,“这些文官简直是颠倒黑白!九江是咱的儿子,他是什么样的人咱最清楚!他或许不善统兵,却绝不可能临阵退缩,更不可能是朱棣的卧底!这些人为了抹黑我儿,竟编造出如此荒唐的谎言,若让咱抓到写这些东西的史官,定要将他们碎尸万段!” 李景隆站在父亲身后,双手紧握成拳,指节泛白。
他看着天幕上澄清真相的文字,眼眶瞬间泛红——在后世难道他一直背负着“庸碌误国”“通敌叛国”的骂名吗?那自己的身后名……也幸好今日天幕为他正名,这份委屈与激动,让他几乎说不出话。
突然,他像是想起了什么,猛地冲出奉天殿,朝着翰林院的方向跑去——他要去找那些编造谣言的史官,讨一个说法! “别拦他!”朱元璋开口,声音却没有怒意,反而带着一丝冷冽,“让他去。
这些史官为了一己之私篡改历史,本就该受点教训。
” 侍卫们领命,却没有真的阻拦,只是远远跟着李景隆。
很快,殿外传来史官的惨叫与桌椅碰撞的声音,显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姜芸穿成一本虐恋小说中双男主的亲妈,哥哥是黑化男主,弟弟是白衣天使,最后一死一疯。 姜芸:?????还好,他们现在只是缺爱的萌萌小包子。 至于抛妻弃子的渣男,想逼她转嫁小叔子的婆家? 姜芸:离婚!踹渣男!保儿保命远离女主! 文案二: 离婚后渣前夫大言不惭:姜芸离了我就不能活! 结果眼睁睁看着姜芸带着崽崽们种田致富,日子越过越幸福~~~ 更可气的是,优质男们络绎不绝地想给他儿子当爹,开大卡车/
陈檬穿书了,穿越到了七零年代的山沟沟里,成了陈小军媳妇肚子里面的小豆丁。 山里下了一场大雨,陈小军在洪水中被冲走,人人都说小军媳妇肚子里的合该是个灾星要克死全家, 谁知道小军媳妇生了个闺女,重男轻女的婆婆变了,抱着小孙女稀罕得不行。 从此以后福星高照,家里好运连连,日子过的美滋滋。 大河村的村民都知道,那是因为陈家来了个福娃娃。 都说阿檬是个灾星,还没出生爹就下落不明,奶奶又是个重男轻女的/
世人都以为音晚和淮王萧煜是被一道圣旨硬凑到一起的,郎无情妾无意,是一对怨偶。 但无人知道,音晚爱萧煜。 从小,他便是她眼中的白月光,她也曾真心想与他相濡以沫,做一对恩爱夫妻。 可经历朝堂残酷纷争后的萧煜早已不是年少时纯良温善的模样。 他性子乖张,残暴狠戾,为争权不择手段。 终于有一日,音晚下定决心要离开他了。 她以为这也是萧煜的意愿。 谁知,她将和离书递上,却被萧煜撕得粉碎。 他指骨修长,/
浊杯酒,种风情 照无眠,意难平 一杯一快意,一曲一温柔 敬你一杯血性豪情 大好头颅,不过一刀碎之。一部独特的武侠经典作者用传统的笔法,写出反传统的情感和意识当知书达理的名门闺秀祝嫣红遇上这个潇洒不拘的浪子,她突然明白,自己一生中最想要的,始终还是没有得到。尽管她衣食不愁、呼奴使婢。 /
绍者,一曰继;二曰导。 公元1127年,北宋灭亡。旋即,皇九子赵构在万众期待中于商丘登基,继承宋统,改元建炎。 然而,三个月内,李纲罢相,陈东被杀,岳飞被驱逐出军,宗泽被遗弃东京,河北抗金布置被全面裁撤经过这么多努力之后,满朝文武终于统一了思想,定下了拥护赵官家南下淮甸转扬州的辉煌抗金路线。 不过刚一启程,在亳州明道宫参拜了道祖之后,这位赵官家便一头栽入了闻名天下的九龙井中,起来后就不认得/
段泽穿成了爽文男主的炮灰师祖。 原主表面上清冷矜贵,是修仙界知名高岭之花,多位大佬暗恋对象白月光,私底下却将爽文男主作为药人培养,不干人事。 段泽对此表示压力很大,关键他只要在外人面前崩人设,就会被雷劈。 挣扎数十年,还是逃不过身死道消的下场。 于是段泽连夜奔逃,被雷劫劈中后,再睁眼时,他成了那个为整个修仙界所忌惮唾弃的反派魔尊本人。 魔尊性格诡谲,做事毫无章法,为所欲为。 段泽:我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