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一 初冬十月,翰林院是大明宫里最不讨人喜欢的地方。
出右银台门右手一列长廊,大明宫最西北的位置,翰林院就在其中。
夏天漫漫开放的紫薇花已经凋谢大半,龙首原上呼啸的西北风裹起残存的花瓣和枯卷的落叶。
东边紧邻的麟德殿里常开宴会,殿前殿下可坐三千人,舞马舞象,仙管凤凰调,宫莺乍啭娇。
但值班的翰林学士只能在丝竹乐舞声里对着刻漏[24],独坐黄昏,忍受寒冷的北风,准备皇帝随时召见。
这是他们飞黄腾达所必须付出的代价——翰林学士没有单独品级,所以没有专属于翰林学士的工资。
但为皇帝草拟制诏,参议政事,位卑权重。
做过翰林,才叫朝廷“心腹”。
元和元年(806年)的初冬,曾经的翰林学士韦执谊在远离翰林院的崖州(今海南海口)裁开一张黄麻纸。
他要草拟一篇《翰林故事》,记叙翰林院作为皇帝心腹近臣参与政事的历史。
为了记下玄宗开元年间至宪宗元和时期进入翰林学士的每一个名字,他调动曾经主持监修国史的记忆,急切等待一个如雷贯耳的名字来到他眼前:李白。
他们都是吟哦着他的诗篇长大的。
当时李白的诗文还没有定卷,有人读过的多,有人读过的少,但至少,人人都会默诵一篇《大鹏赋》。
韦执谊的同事白居易虽然不喜欢李白,也得承认,他的诗,是诗中豪者。
甚至,他们对于翰林院最初的印象也来源于他得意的诗句:“翰林秉笔回英眄,麟阁峥嵘谁可见。
承恩初入银台门,著书独在金銮殿。
” 李白去世的那年(762年),代宗皇帝追封他为拾遗,但后世更喜欢称呼他“李翰林”。
他的朋友为他编纂的诗集叫《李翰林集》,他墓前的碑铭叫《唐故翰林学士李君碣记》。
“翰林学士”这个称呼,代表着文采,皇帝的信任,与政治中心的亲近。
只是,哪怕后人执着于称呼他“李翰林”,韦执谊所能检阅到的材料里,从开元二十六年(738年)玄宗皇帝设翰林学士开始,从来没有一个翰林学士叫李白。
二 天宝元年(742年),黄鸡肥黍米熟的秋天,无业游民李白修道归来。
刚踏进东鲁家中,一道皇帝征召入京的命令已经在等待他。
常年没有工作,没有官职,没有稳定收入,因为无法忍受邻居与女友的嘲笑奚落而不得不隔三岔五逃跑的李白终于扬眉吐气,眉飞色舞地写下“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扔下诗句,扬长而去。
从东鲁到长安,驿站渐多,楼房越密,各地口音甚至粟特语、回鹘语嘈嘈切切,长安就不远了。
越往城中去,甚至气味也搅和在一起,成为大城市才有的混沌:橘皮胡桃瓤、栀子高良姜、干枣、石榴、荜拨、麻椒粒……刚出炉的古楼子焦香酥脆,胡姬举起鸬鹚形状的勺子用力压向酒樽里的酒糟,舀起清透酒液,殷勤劝客。
童年里已经印象淡泊的西域特产平平常常招挂在西市街头转角不起眼的店面上…… 天宝元年(742年)的长安,像只华丽的大盘子,轻松接纳一切想象里的丰盛。
皇帝征召,特别赐李白骑着黄金装饰的骏马进城,处处都有公家优厚周到的安排。
李白再次来到长安,终于品尝到在世界上最大的都市做一个上等人的快活。
李白爱富贵,爱虚荣,爱轰轰烈烈,爱建功立业。
但他不能参加考试,走不了科举那条窄却笔直的道路。
为此,他入赘宰相许圉(yu)师家娶许家孙女,到处投递诗卷求人说好话,现在他就要登上金灿灿的宫殿,他这“旁门左道”就要成了。
十二年前,也是他,见识到的却是另外一个长安。
开元十八年(730年)的初夏,李白第一次到了长安,那时候他有点名气了。
二十多岁时,被皇帝称作“大手笔”的苏颋做益州长史,住在成都。
李白专程打听了苏颋出行的时间,半路拦车,递上诗卷。
苏颋看了很喜欢,对随从说,这个孩子天才英丽,下笔不休。
虽然还稚嫩,但继续用功,未来可以与司马相如比肩。
李白从此成了苏颋的小朋友。
但他又不够有名气。
他想见到皇帝,或者皇帝热爱文学的妹妹玉真公主,但没有“关系”。
在长安城里游荡,从夏天一直待到初秋,多方访求终于被一个张先生安排着住进了玉真公主的别馆。
别馆在郊外终南山上,他精心挑选好最得意的诗赋,抄成诗卷,演练对答,但一天一天又一天,除去蟏蛸(xiāoshāo)和蟋蟀,巨大的别馆里没有半个人搭理他。
早秋的山间阴雨连连,厨房没有人做饭,刀上爬满绿藓,只能写诗。
有酒无友,生性爱热闹的李白苦着脸,都是牢骚怪话:“吟咏思管乐,此人已成灰。
”在这两首《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卫尉张卿》里,他向介绍人求救,旁敲侧击让他赶紧介绍自己。
他写“弹剑谢公子,无鱼良可哀”,也写“何时黄金盘,一斛荐槟榔”。
但是这位张先生——有人说他是玉真公主的侄女婿张垍,也有人说他是玉真公主的情夫——并没有理睬他。
后来李白又求了些人,从秋到冬,处处碰壁。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 他现在知道了,“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郁闷极了,干脆在城里斗鸡走狗,喝酒赌钱,想玩个开心。
他腰挂延陵剑,玉带明珠袍,自以为潇洒得不行,却不知道早得罪了长安城里真正横着走的恶少们,陷入棍棒拳头的重重包围。
最后还是朋友陆调一人一马,越过人丛把他救了出来。
这次彻底的失败被李白写进了乐府《行路难》: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狗赌梨栗。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
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彗折节无嫌猜。
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
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 行路难,归去来! 他写杂言诗,自有他跌跌撞撞的节奏,在这只属于李白(或遗传于鲍照)的纵横跌宕里,他是从市井流氓胯下钻过去的韩信,是困在长沙的贾谊,穷极无聊的阴雨天,屋里忽然飞进一只不祥鵩(fu)鸟。
他混迹在古往今来一切时运不济的英雄与才子间,狼狈,愤恨不平。
十二年后,忽然时来运转,甚至有一种传奇般的潇洒。
奉诏入朝的不止李白一个,不知道哪天能够面见皇帝,只能等待。
焦虑的李白常去紫极宫拜太上老君。
没想到,在紫极宫中撞见了一个须发皆白的老头儿——太子宾客、银青光禄大夫、正授秘书监[25]贺知章。
贺知章八十多岁了,越发狂放豁达。
爱饮酒,爱谈笑,更热爱好文章至癫狂。
《本事诗》里提到这次偶遇:李白赶紧摊开随身携带的诗卷,拿出自己的得意之作《蜀道难》请他看。
贺知章一边读,一边击节赞叹,他操着一口浓重的吴语,李白极力辨认才勉强听出贺知章夸他是“谪仙人”。
贺知章自称“四明狂客”,快退休了,更无所顾忌,一手拽着诗卷,一手拉着李白,劈头便去了酒楼,领着李白狂饮酣宴。
结账时一摸口袋却没有带钱。
贺知章神色不变,解下腰间进出宫门的信物——金龟,押给店家。
添酒回灯,再开宴。
三 有玉真公主的引荐,有贺知章的拼命吹捧,还有一帮道士朋友在皇帝面前替他说好话,这一次进京,李白终于得到一个面见皇帝的机会。
这是李白一辈子最荣耀的时刻,他把这短短际遇添油加醋讲过许多许多遍。
他讲给族叔李阳冰,被记在《草堂集序》里:皇帝一见到他,如同当年汉高祖刘邦见到求而不得的商山四皓[26],降下步辇,步行迎接。
而后,又请他坐在七宝床上赐宴,又亲手替李白调羹汤。
对他说:你只是个布衣,朕却知道你的名字,不是你平时累积道义才会这样吗?他讲给崇拜者魏颢,被记在《李翰林集序》:皇帝试他文章,命他草拟《出师诏》,李白已经喝了半醉,不打草稿,援笔立成。
总之,皇帝很喜欢,让他去翰林院工作,并许诺,过几天就让他做中书舍人,专管草拟诏书。
李白早听说过翰林院的清贵:唐太宗贞观时代起,就有把当世才俊和皇帝亲信召集起来做弘文馆学士的传统。
他们为皇帝讲习文化,参谋军政,不管是宴会或出行,都陪伴左右。
这就是翰林学士的前身。
开元初,玄宗皇帝嫌外廷中书侍郎草拟诏书要走的流程太多,处理急务跟不上事情发生的节奏,于是选拔朝官中有文采学识的人,在翰林院做翰林学士,作为他的私人顾问草拟制诏。
当年的名相张九龄,李白时代皇帝的女婿、宰相张说的儿子张垍都担任过这个工作。
仿佛天光当头,都只照在他一人头顶上,正是他喜欢的成名方式。
骄傲又得意,李白翻来覆去写金灿灿的日常:坐有象牙席,宴饮有黄金盘,白龙马配白玉鞍,连马镫都雕着精美的图案。
享受皇家富贵的李白根本不掩饰一个乡巴佬骤然发达的受宠若惊。
他跟着玄宗去了华清池,随驾的王公大人都对他客客气气,那些穿着紫绶金章的高官看到他了,甚至要快步走过来搭讪。
从前笑他微贱者,却来请谒为交欢。
从华清池回来遇到了故人,他一边吹嘘皇帝对他的宠爱,一边夸下海口:待我向皇帝说点好话,回头也赐你个官做。
但渐渐他发现,做官是复杂的门道,哪怕同一个翰林院中,一廊之隔便是高低贵贱两重天地。
翰林院南院是挂职“翰林学士”为皇帝草拟制诏的朝廷高官,翰林院北院只是书画家、医生、道士等陪着皇帝游玩宴饮却不参与国家机密的“翰林供奉”。
比如李白。
一大早要到禁中报到,不到夕阳西下不得随意离开。
喝酒游荡也不行,得恭候皇帝随时的传诏。
别人都忙着国家大事,只他每天的工作就是读书:“观书散遗帙,探古穷至妙。
片言苟会心,掩卷忽而笑。
”笑也只对自己,会心也只对自己。
他以为珍馐美味、宝马貂裘就是挤进朝廷中心的标志,实际还差得很远。
翰林学士不过是“使职”:一个翰林学士,必须已经有正式的官职,依照“本官”定薪俸,“翰林学士”这个官衔,加缀在本官前后,是亲近皇帝的证明,是荣耀。
不过,翰林院的事情,虽然光荣,只是个兼职。
但李白,跟别的翰林学士完全不一样——他从头到尾并没有在吏部的任何地方登记,更不要说“本官”。
这样隐秘的差别,是官僚家族里口耳相传的经验。
李白给自己编造了皇亲国戚的身份,自称是西凉武昭王李暠的九世孙(唐高祖李渊是李暠的六世孙)。
事实上,李白家里近世的先辈都是布衣平民,他又从哪里提前得知呢? 李白极力收敛起他大剌剌的性格,谨小慎微地学习做一个公务员。
可是,总有藏不住的时候,便被同事在背后指指点点。
他必须一边忍受刻板无聊的日常一边忍受同事的议论,向来什么都不放在心上的李白可怜兮兮写道:“青蝇易相点,白雪难同调。
”他直到晚年都恨恨回忆起被排挤的生活是“为贱臣诈诡”。
甚至,有人在他背后向皇帝说三道四,他知道了,但孤立无援,也无计可施,只能事后咒骂“谗惑英主心,恩疏佞臣计”。
而另一边,得宠的人便可以“斗鸡金宫里,蹴鞠瑶台边”。
巨大的不公正让李白愤愤。
他拘束着自己,只为等待皇帝兑现之前让他做中书舍人的承诺,但皇帝根本没再提起这话头。
不仅没给他任何正式的官职,甚至没给他派什么正事。
李白终于忍不了这望不到头的枯燥与排挤,向皇帝提出了辞职。
也许皇帝只是忙忘了,他一提出辞职便记起来了呢? 四 皇帝拿到辞呈,哦了一声,甚至没有像样地挽留,便赐给他一笔金子,体面地让他离开。
永远有叠如浪涌的才子向皇帝面前挤过来,文学侍从是通向李白梦想的事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爆笑沙雕文,最后9次痛倒计时~] 顾声穿成顶流的塑料联姻老婆,因为和他上恋综而被全网狂嘲自取其辱。 但没想到她绑了个【我是你的解药之CP系统】: 「您丈夫将会花式疼痛99次,碰到您才能止痛哦~」 顾声:哦豁? 节目开播,对家恩爱甜蜜,全网坐等顾声独自尴尬,没想到?? 选择房间时,闻衡脸色苍白看着走向别处的顾声说:别走这、卑微深情?! 分开任务时,闻衡冒着冷汗拉住兴冲冲找别人组队的顾声:过/
纪晗一觉醒来,感觉谁都欠他的 应该是有什么原因,但他想不起来 于是他开了间解忧铺,打人打鬼打神,日天日地日三界 凡人来求,贡献一缕记忆便可 鬼神来求,那就要付很多很多的酬金 微府老大:天帝,纪晗乱收费,不给就打 天帝:给吧给吧,不够的话来天上打欠条 白无常:阎王殿下,纪晗看上你最喜欢的赤名岩了 阎王:给给给,只要让他走,要什么都给 阎王:纪晗这人奸诈贪婪,你就不觉得他有点什么? 绍原沉思片/
生前,晏暠一直不明白,明明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为何父母总是偏爱弟弟,把所有好的都给他,无论自己做什么都得不到关注。 越是如此,晏暠便越是难受,越是不平,于是处处都和弟弟争。只要是弟弟想要做的事情,他也去做,并且做的更好。 但明明他才是做的更好的那个人,却始终得不到周围人的认可,父母,老师,同学,朋友望着他的眼神都是嫌弃的,说他善妒,自私,喜欢抢别人东西。 一直到死,晏暠才明白,他抢的是主角/
文能留史、武转乾坤的墨家钜子路枕浪,与褒似之貌、妲己之能的鬼谷夏姬白芊红,撼动江湖的赌局,究竟谁改变了历史? 时间回到八年前,桂陵城破的那个夜晚。 荆天明不顾众人拦阻,斩断三道绳索,城门洞开,秦军蜂拥而入,桂陵城死伤惨重,荆天明生死未卜,高月不知所踪 秦王君临天下,命书同文,车同轨,钱制相通,四海一统,霸业辉煌,号始皇帝。 八年后, 秦始皇三十五年。 雪中茶栈内,暗藏杀机,千钧一髮之际闯入/
女主无cp 易玲珑,无人见过其面目,无人知道其性别,不过江湖传言,这是个貌若好女的男子。 他武功高强,冷若冰霜,一把匕首仿若可以杀尽天下所有生灵。 他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却又有着一股和其他江湖人不一样的特立独行。 他的事情可以说上三天三夜也说不完,身为刺客里面一个独树一帜的存在,他俨然已经成为了一个传奇。 我跟你说我男神事迹呢,你听见了没有? 听见了,听见了。还有事没您?没事我去积酸菜/
前朝名臣孙女孟兰亭家道中落,南下投未婚夫,偶遇冯恪之 。 冯恪之在家排行老九,前头八个都是姐姐。他出生后,算命的说他额广人中阔,乃不求福,福却自来的好相貌,冯家放了三天炮仗,门口摆了三天流水席,老冯请来大儒,给儿子取字引翼字出有冯有翼,有孝有德,以引以翼,殷殷之情,可见一斑。 可惜这孩子养歪了,长大后,成了十里洋场有名的小九爷,那是真的爷。 小九爷看着孟兰亭,等她从雪地里走了过去,朝边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