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艾西,你知道我为什么说犯罪心理师这职业可悲吗?”“啊?不知道。
”艾西听麦涛讲述三年前的悬案,听得正过瘾,冷不丁被这么一问,顺口答道“你说吧。
”“嗯。
”麦涛招招手,酒保又添上了一杯,两人已从喝咖啡变为喝酒,并且都有些醺醺然了“东方人和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有区别,这你是知道的。
”“嗯,西方人讲究推演,而东方人讲究总结。
”“推演就是由a推导出b,然后再推导出c的过程,这种逻辑过程相对于总结法来说更为严谨。
不过犯罪心理这门学科有所不同,犯罪心理很难产生合理的推演。
原因也很简单,因为罪犯的头脑有时候和普通人是不一样的,这已经被现代医学所证明。
比如这里”麦涛指指自己的脑袋“杏仁核,附在海马体末端,边缘系统的一部分。
医学已经证明,杏仁核与调控情绪有密切联系。
正常情况下女性杏仁核比男性要大,所以女人能控制暴力情绪,而男性控制性较差,一些罪犯则更差,这也被认为是暴力犯罪的根源。
当然了,这些东西你都懂。
”“嗯嗯!”艾西打了个手势,催他赶紧往下说。
“由于犯罪心理师并非罪犯本身,不可能完全依照罪犯的思维方式去看待事物,这就给工作带来了不准确性。
譬如我刚才的分析吧——凶手与被害的女孩密谋,去老太太房中偷钥匙,被发现后失手杀死老太太,随后两人反目——这解释在多数情况下也算合情合理,但对于不同的凶手来说,其实可能的解释会有很多。
谁也不敢排除纯粹夜盗杀人的可能。
“犯罪心理师的工作常常建立在对大量案件的交叉比对、总结其可能存在的联系的基础上。
西方学者也是这么做的,这本身便有悖于西方人的思路。
你见的案子越多,你的经验越丰富,你的判断往往就越准确。
但是这同时就存在一个悖论:如果某一类凶手从未被你抓获,那么你永远不可能了解这类人犯罪的模式,因此你想要抓到这类人,就必须碰运气。
即使你侥幸抓到他,也很可能错误地将他分到了其他类别里。
“西方社会中死刑较少,这意味着学者有大量的时间对已被抓获的犯人进行追踪研究。
并且fbi这样的组织实际上由中央调控,他们也有权限插足地方的罪案调查。
咱们国情有别,某一类别的案件也许成百上千件,但是我无从查证。
即使我找到了,罪犯也许在好多年前就被执行死刑了。
更何况大量的卷宗让人很少进行交叉研究。
于是,国人搞犯罪心理研究,便不得不借助西方现有的结论,而且是善于推演法的西方人根据总结法得出的结论,所以在实际应用中就免不了出错。
“即使判断没错,”艾西接着说“成功地分析出凶手,也很难抓到他,对吧?”“是的,本案正是如此。
”回忆起三年前的事情来,麦涛总是那么无奈。
既然已经得出了凶手当夜的犯罪模式,警察局的调查工作也就有了明确的方向性,然而这个方向只不过是大势所趋而已。
麦涛把嫌疑人的年龄往下压了压,变成十五到三十岁。
因为他觉得,与女孩密谋作出如此案件的人,思维方式应该不够成熟。
警方先是排查了女孩家聘用的家庭教师,这没花多长时间,因为人家的嫌疑很快就被排除了。
家庭教师是正在某名牌大学就读的学生,闲暇时间勤工俭学,四处接一些家教的工作,即使暑假也没有回家。
案发当夜他回到宿舍休息,有同屋室友证明。
随后的排查工作则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凶手既然是被害人熟悉的人,鉴于班主任的说法,凶手有可能是校外游手好闲的男青年,警方不得不传讯地面上的所有混混,挨个审问。
两三个礼拜的时间,警察局里天天人满为患。
如此庞大的排查行动,毫无疑问会造成巨大的舆论效果,好在被调查者多是混混,媒体也就不好意思兴风作浪。
局里到处是黄毛、蓝毛、绿毛等染着发的青年,嘴里时常骂骂咧咧的,整个警察局乌烟瘴气。
折腾了快一个月,收效甚微。
其实警方的审问方式是很明智的“出卖朋友”——他们用的就是这样的原则。
小混混被叫来了,警察并不把他当成凶手,态度也很和气,而是问他:“你是否注意到身边的人曾和这女孩交往?”不涉及自己的利益,被询问的人也就很难产生防御心理。
更何况杀死老太太和小女孩绝非英雄所为,没人愿意包庇凶手。
警方利用了这样的心理暗示,也成功地得到了部分线索,不过深挖下去,线索却断了。
除了排查带来的人力消耗之外,对这么多人、这么多证据的检验,也损耗了大量的时间和物力。
时间一分一秒地拖着,愣是耗费了一个月,直到凶手再次犯案。
在这期间,有三位少女被报失踪,警方高度紧张。
结果发现,三位都是离家出走。
然而接下来的一宗却成为了悲剧。
8月24日下午,一位无助、绝望的母亲走进警察局,声称女儿彻夜未归。
由于凶杀案的存在,警方已将报告失踪案的时效缩短至十二小时。
陪着这位母亲一同前来的,还有两个女孩以及她们的家长。
“她们昨天晚上去唱歌了。
”几位家长的说法如出一辙“八点半前后从歌厅出来,由于并不同路,失踪的女孩邱丽萍说她自己打车回家。
”另外两个女孩目送她上了车,可是半小时后再打电话,手机就关机了。
女孩们没多想,以为只是手机没电了,可随后便接到了邱丽萍家长打来的电话——女儿还没有回家,众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我们是千真万确看着邱邱上车的。
”女孩们急得快哭出来了。
刘队不以为然。
人们无心犯下的小错,如果引发了严重后果,他们往往会隐瞒事实。
于是,他问了个很简单的问题:“邱丽萍到底是在哪个路口打的车呢?”结果,两个女孩没串好供,说岔了。
“她到底去了哪儿?”刘队声色俱厉,稍微一吓唬,一个女孩就忍不住哭出来了:“我真不知道她去哪儿了。
她妈管她挺严的,她不会不回家啊!”再吓唬孩子,她们也说不出什么了。
刘队挺可怜邱丽萍母亲的,因为她是单亲妈妈。
不过发生了这种事,也许单亲反倒成了安慰。
出了这样的事,父母很容易互相指责,至少,这个母亲顶多是自责吧。
他很快下了命令:“查,给我挨个儿查!从歌厅到女孩家,所有的大路、岔路,给我查个水落石出。
” 大海捞针,说的就是这样的事情。
西方的犯罪心理电影中,常有这样的说法,十二小时内的存活概率是多少,二十四小时内的存活概率是多少。
在中国,在b市,存活概率有多大,没人知道,反正抓紧时间呗。
8月24日一晚,谁也回不了家! 麦涛去了邱丽萍家,他看到的是一个家教甚严的女孩的房间。
也许是母亲的约束太多,小小的卧室里规规矩矩的,墙上连一张海报都没有,写字台上整齐地摆放着一摞教科书和练习册,旁边的书架上放着各种“考试宝典”之类的书籍。
看起来,母亲为了女儿的学业,是下了工夫的。
可悲的是,中考结束,女儿考上了重点高中,开学在即却发生了这样的事,对这位单亲母亲的打击可想而知。
如果现在就说这一案的受害人与上一案不同,未免有些太过敷衍了。
的确,两个孩子的家境不同,一个富有却不受关注,另一个平凡却总被看管。
乍看之下,两个孩子没什么共同点。
麦涛从柜子里取出几本考试宝典,信手翻看着,忽然停了下来。
他注意到翻书的那一侧有一个共同点。
最初的几十页由于被翻得多了,纸页边微微发黑,而后面的几百页都像从未看过似的,依旧雪白。
麦涛笑笑,没吭声。
征得人家同意后,他坐在女孩的小床上,把书架上所有的考试用书都翻下来,一本一本地逐个查看。
类似的情况几乎泛滥到每一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夏佐伊因系统穿越到一本以中古西幻不现实向为背景的小说中,成了一个漂亮精致的小领主。 性别男,爱好男,文里是炮灰。 在女主玛丽苏光环的照耀下,为了推动剧情发展不断脑残,最终被定罪并受绞刑痛苦而死。 穿过来后,夏佐伊摸着白嫩的脖子想,我死都不搞gay,我搞基建。 谈恋爱不如基建!请让我独自美丽!谢谢! 教皇/公爵/领袖:我们同意了吗? 这里,上层人士与下层人士阶级分明,等级制度森严。 这里,食/
[爆笑沙雕文,最后9次痛倒计时~] 顾声穿成顶流的塑料联姻老婆,因为和他上恋综而被全网狂嘲自取其辱。 但没想到她绑了个【我是你的解药之CP系统】: 「您丈夫将会花式疼痛99次,碰到您才能止痛哦~」 顾声:哦豁? 节目开播,对家恩爱甜蜜,全网坐等顾声独自尴尬,没想到?? 选择房间时,闻衡脸色苍白看着走向别处的顾声说:别走这、卑微深情?! 分开任务时,闻衡冒着冷汗拉住兴冲冲找别人组队的顾声:过/
赵奈安被位面中间商系统绑定,系统规定定期要接一个任务。 任务一:到原始世界拿到卷须部落的祭祀圣石 任务结束,狼狈回来的赵奈安嘤嘤嘤哭倒在亲哥的怀里,死都不想再接什么任务。 系统什么的谁爱要给谁,然而已绑定无法解绑。 赵奈安:嘤嘤嘤嘤嘤嘤 赵奈今:安安别怕,咱们可以向国家求助啊。 1.本故事和现实生活完全没有关联,纯属虚构。 2.佛系写文,娱乐为主。 一句话简介:国家帮我做任务,努力活下去 /
一睁眼,姜意眠失去所有记忆,身处恐怖游戏。 完成副本,我将为您实现所有愿望。 系统附在耳边,如是说着。 带着一种令人毛骨悚然的、生硬的温柔,如邪恶之物对人类拙劣的模仿。 * 【听见死神的声音】 连环杀人案凶手的日记: 她好可爱。 今天触摸到她了。 今天和她单独相处,还亲了她。 好喜欢她,好想永远拥有她。 【诸神之子】 神的诅咒:以生命为代价,所有具有智慧的生物都将无法抗拒地贪慕神的光辉。 /
生前,晏暠一直不明白,明明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为何父母总是偏爱弟弟,把所有好的都给他,无论自己做什么都得不到关注。 越是如此,晏暠便越是难受,越是不平,于是处处都和弟弟争。只要是弟弟想要做的事情,他也去做,并且做的更好。 但明明他才是做的更好的那个人,却始终得不到周围人的认可,父母,老师,同学,朋友望着他的眼神都是嫌弃的,说他善妒,自私,喜欢抢别人东西。 一直到死,晏暠才明白,他抢的是主角/
白浮泉遗址公园的管理者秦川热衷于小动物保护,科普博主,一个机缘巧合下,博学的他应邀为詹知夏设计了一条京杭大运河的旅游线路,生命之中的一次偶然的交集,演绎出一段共路的人生。从相识、相知、相恋,借着大运河美丽的风光,本已两难的人生,因爱而变得熠熠生辉。相恋后,两人为修复白浮泉还原遗址倾尽全力,为完成这一使命,克服了所有困难,用他们的奋斗书写了一曲壮丽的青春之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