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要把这件事弄清楚,就还要再折回来,从头说起。
康熙登基的时候,只是一个少年天子,他当时主要靠他的祖母孝庄太皇太后进行政治方面的指导,指点他怎么来执政。
在这个过程当中,在康熙十四年的时候――那个时候他已经早就完成了大婚,生了孩子,而且也取得了一定的做统治者、做皇帝的经验――他就在孝庄太皇太后的指导下,做出了一个非常重大的决策,就是要从儿子当中选一个来立为太子,公开向朝野宣布,清朝的皇位有了正式的接班人,这个接班人就是太子。
清朝在康熙以前的几个皇帝的情况是这样的:努尔哈赤和皇太极虽然已经称帝了,但是他们当时还没有完全打进关内,还没有成为一个统一的中国的皇帝;真正成为统一的中国的皇帝的是打进关内的那个皇帝,就是大家很熟悉的顺治皇帝。
在当时的情况下,孝庄太皇太后她有一个考虑,这是一个很睿智的妇女,是一个大政治家,她考虑到从清朝皇帝的前几代情况来看,皇太极他的皇后没有生下一个儿子,就是说没有嫡子;到了顺治这一朝,皇后也没有生儿子,康熙本身也不是皇后生的,他也是庶出的,不是嫡出的。
当时满族入关以后,已更深地接受了汉族宗法思想的影响,就是认为嫡出和庶出区别是很大的,这个在《红楼梦》里面是有反映的。
大家记得吧?像探春和贾环就因为不是王夫人生的,不是嫡出而是庶出,就有无数的烦恼。
特别是探春,那么一个“才自精明志自高”的女性,那么美丽的一个女性,那么有能力的一个女性,但是她就为自己不是嫡出的而深感痛苦。
在康熙朝的时候,就出现了一个情况,就是康熙的皇后开始生儿子了,康熙的正宫皇后赫舍里氏,她第一胎生了一个男孩,虽然出生不久就夭折了,但是她又怀了第二胎,第二胎又是男孩,而且就生下来了,生下来以后还养大了,这就成为清朝统治阶层的一件大事。
因为刚才我已经给你捋了一遍,皇太极,他的皇后没有生儿子,没有嫡出的儿子;顺治,他的皇后也没有生儿子,康熙也不是皇后生的,康熙也是庶出的,当然后来康熙和他的嫡母,和这个皇后的关系非常好,那是另外一回事;到了康熙朝,清朝就终于有了自己皇帝的嫡子了。
满族入主中原,要征服所有的中国人,中国人里面汉族占绝大部分,汉族的文化传统是最重视分清嫡庶的,所以,为了笼络、震慑全部的中国人,特别是整个汉族,这个时候来宣布,我们满族也很尊重分清嫡庶的排序,现在我们的皇帝有了嫡子,我们就要把他宣布为太子,这样就使清朝皇权的合法性,在人们的心灵深处进一步得到巩固。
它有这个意义,所以不是简单地立一个太子,它有非常重大的政治意义在里面。
在孝庄太皇太后的指导下,康熙就决定立他的皇后生的孩子为太子。
这个太子虽然是老二,但是因为老大夭折了,也等于是老大,他给他取名就叫做胤?i。
皇太子立为太子的时候才多大年纪呢?还不到两岁,一岁半。
但是当时康熙皇帝告示天下,举行了隆重的仪式来宣布这件事情。
在这个仪式上,一个一岁多、不到两岁的孩子,他根本就没有办法完成各种仪式当中的项目,于是就由他的奶母抱着,来完成各个大礼当中的环节。
这是清朝的一件大事。
这个太子立了以后,康熙就对他重视得不得了。
康熙这个人爱孩子,是一个慈爱的父亲,简单来说,他的所有的皇子,他全爱;所有的女儿,他也全爱,是这么一个父爱无边的人,而且有许多例子可以证明这一点。
对太子他当然就更爱了,爱到什么地步呢?爱到太子的待遇不但跟他一样,比如说皇帝应该用黄颜色,用一种特殊的黄颜色,他就让太子穿的服装、用的轿子这些东西,都是跟他用完全一样的颜色;后来他还给太子盖了一个很漂亮的宫殿,就是毓庆宫。
据清朝史料记载,太子的毓庆宫里面所摆设的一些古玩,那些豪华的东西,甚至超过了康熙本人所拥有的。
后来有一件事情,很滑稽,也令康熙很后悔。
他觉得那个太子是他看着长大,那么可爱,又是今后他的王位继承人,他的接班人,所以觉得太子要用什么东西,应该问内务府要――内务府就是供应皇家各种用品的那么一个机构。
他说那就干脆让太子的奶妈的丈夫,让他奶父当内务府总管得了,为什么呢?因为太子要东西方便。
一撒娇,跟他奶妈一说,一会儿这个东西就来了,省得一层层禀报去。
康熙后来对此当然很后悔,但是他一开始就是这么做的。
在生活上对胤?i他是无微不至地宠爱,从其他方面来说,就是培养他:一个是从文的方面培养,首先让他要研习满文、蒙文和汉文。
太子也很争气,最后满文、蒙文、汉文都特别好。
因为对他来说最困难的是汉文,对不对啊?康熙的时候,宫廷里面互相说话是说满文的,所以满语首先这个语言就不用教,满文又是拼音文字,懂了满语以后,你学满文也就比较容易。
满文是借鉴蒙文创制的,满文学好了蒙文自然也就很容易掌握。
但是汉文就需要从头学起,汉文不是他们的母语,难度很大。
康熙就找来当时中国汉族里的饱学之士、大儒、名师,天天来服侍太子,来精心地教授他。
胤?i很努力,也学得非常好,后面我还要举例子,成绩确实非常出色。
我一开头就说到了,康熙特别重视保持满族的骑射传统,在对胤?i的培养上也不例外,从小就让他学打猎。
我现在举的这些例子,都不是野史上面的,都是正史上面的记载。
当然这些正史记载有时候你也不能完全信,因为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档案也是由胜利者掌握的,这些人可能在书写历史和整理档案时会有一些主观的东西加进去,但是它基本上还是可信的,因为它基本上要根据事实来陈述。
据记载,康熙带着胤?i打猎,那时候胤?i才五岁,五岁去木兰围场,那太远了可能去不了,那么在哪儿打呢?去南苑那个海子也觉得比较远,于是就在景山,紫禁城后面的景山。
原来景山里头不像现在这样,它里面原来就是荒的地方比较多,所以也有一些放养的野生动物。
据史书记载,太子跟他的皇父打猎,五岁,连发五箭,就射中了五个野兽,一个鹿、四个兔。
下面有人在笑,说这可能吗?是不是打猎的时候底下有人把动物牵在他眼前,让他射。
说老实话,一个五岁的孩子,你就是把动物牵到他眼前让他射,有的也未必能箭箭射中。
但太子他就是五箭都没有虚发,就射中了一只鹿,四个兔。
太子就这样在皇父的精心培养下,茁壮地成长。
太子胤?i在父皇康熙的精心培养下,长大成人,一个父慈子孝、乐享天伦的故事在红墙黄瓦的皇宫里演绎着,而太子最终继承父业、登基大宝,似乎也是指日可待的事。
康熙曾在亲自率军出征平叛的情况下,让太子在紫禁城代理政务,他曾这样夸赞太子,说太子“办理政务,如泰山之固”。
然而,事情却远没有我们想象得那样简单。
随着时间的推移,康熙父子开始出现了裂痕。
那么,一个是慈爱无边、英武一世的父皇,一个是意气风发、文武全才的太子,两个人为什么会出现矛盾呢?太子胤?i还能如愿以偿地继承皇位吗?这就是下面我要讲的。
开头谁也没有想到,康熙和太子之间,逐渐出现了皇权和皇储之间的矛盾。
这个矛盾其实很好解释,从人性角度就能解释。
你想想,一个太子十二岁的时候,他觉得我今后当皇帝,他很高兴;二十二岁,他觉得我已经可以当皇帝了,但是我父亲还很健康,我得好好伺候,我等吧;我三十二岁了,我的父亲还很健康,我哪天当皇帝啊?是不是啊?从人性的角度来说,皇储就开始产生这种心理,于是就接连发生了很多事情。
一开头这种事情跟康熙本人无关,比如说皇太子的脾气变得非常暴躁。
他的老师都是一些大儒,都是一些饱学之士,年纪当然也很大――教他的时候,就已经是四五十岁了;他长大了,他们都七八十了,很高的年事――他经常辱骂他们,一生气,他就不管他们是多大岁数,不管那些人是多高的学问,就辱骂老师。
当然不管怎么样,也有人汇报到康熙那儿去,康熙就觉得我这儿子怎么回事?辱骂老师,不应该啊。
然后皇太子做下更过分的事,就是鞭笞权臣,地位很高的大臣,在朝廷里面都掌握很大的权柄,康熙都善待他们;康熙有时候发发火,批评一下,也很少说让人把他们的裤子脱了打屁股,当众羞辱或者是鞭笞这些大臣。
康熙没做过的事,太子却做了,他一发落那些大臣,他就这么来,底下人当然是你怎么指挥怎么来,因为你就是今后的皇帝啊!还有什么好说的,对不对?你的命令就得听。
康熙就开始不愉快,就觉得胤?i怎么可以这样做呢?但是康熙还是隐忍了,因为这是他自己的儿子,是他立为太子的嫡子,而且太子今后确实也要当皇帝,当皇帝有点威风也可以理解。
可是后来,逐渐地,他对太子的不满就不是出现在这些事情上面了。
有一次,康熙出征的时候不舒服了,身体有病了,当然不但是太子,其他的皇子――那时康熙的儿子已越来越多了,都要去问候。
结果他就发现太子对他生病,不但没有一点很忧戚、很伤心、很着急的样子,反而面有高兴之色。
从人性的角度你能明白吗?有人在点头,是不是?当然这个事情比较复杂,你要认真地来读清史会发现,这种记载有不真实的一面。
因为大家知道,康熙后来的政权没有交给胤?i,这是很清楚的,后来的皇帝是雍正,是胤?i的一个弟弟,是四阿哥。
四阿哥当权以后就会整理、修改各种档案。
现在如果我们仔细来做历史研究,就会发现在朝鲜也有史官,也有历史记录,例如《李朝实录》。
朝鲜很长时间都是李氏王朝,在《李朝实录》里面的记载不是这样的,但是也很可怕。
《李朝实录》说那次太子去了,太子对康熙没有什么特别不好的表现,而是跟随太子的那些人,按捺不住内心的高兴。
他们心想,你看,老爷子快完了吧,咱们跟着的这个主儿马上就要升为万岁了呀,都额手相庆,是这些人,闹得很不堪,被汇报给康熙了。
但是不管怎么样,康熙就开始警觉了。
哦,闹半天,我培养了半天,最后成了我的一个威胁了,是不是?想抢班夺权哇?康熙就开始警惕,但是也忍下去了。
因为培养这么多年了,三十多年的培养,不能付诸东流啊!而且确实太子的优点也是有的啊!所以康熙就还是采取了隐忍的态度。
可是到了康熙四十七年,就是我现在要讲的帐殿夜警事件的时候,康熙就忍无可忍了。
这事有好几个导火线,第一个导火线:当时康熙带着浩荡的队伍去木兰秋?A,途中就扎下营盘了;他带了很多皇子去,当时第十八个皇子――当时他的儿子已经很多了――十八阿哥已经七八岁了,他特别喜欢――康熙每个儿子都喜欢――这十八阿哥路上就得了腮腺炎。
这里我插一句,我在讲述里,有时把康熙的儿子说成王子,有的听众跟我提出来,皇帝的儿子是不是该说成皇子啊?这个意见很好,说成皇子更精确些。
但有的人以为说王子,那就是王爷的儿子了,这是不对的。
在清朝,王爷的儿子官方的称呼是世子,不是王子,王子这个词儿,是跟国王配套的。
20世纪初以来,我们翻译外国文学作品,往往把相当于皇帝的人称为国王,把国王的儿子,称作王子,比如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为了通俗些,就又译成《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夏佐伊因系统穿越到一本以中古西幻不现实向为背景的小说中,成了一个漂亮精致的小领主。 性别男,爱好男,文里是炮灰。 在女主玛丽苏光环的照耀下,为了推动剧情发展不断脑残,最终被定罪并受绞刑痛苦而死。 穿过来后,夏佐伊摸着白嫩的脖子想,我死都不搞gay,我搞基建。 谈恋爱不如基建!请让我独自美丽!谢谢! 教皇/公爵/领袖:我们同意了吗? 这里,上层人士与下层人士阶级分明,等级制度森严。 这里,食/
深情深沉军官攻X诱惑香甜女装受 【先婚后爱】非历史时代请勿对号入座 ------------------------- 迟迟是他姐的代嫁。 没错,代替她嫁到顾家的那种。 迟迟以为自己嫁的是个膀大腰圆,一脸横肉的瘸腿男。 后来迟迟才知道,顾三少明明样貌超绝还身材一流。 迟迟起初想逃来着,不过已经来不及了。 ------------------------ 排雷: 1、攻很心机,为了受安排了很/
生前,晏暠一直不明白,明明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为何父母总是偏爱弟弟,把所有好的都给他,无论自己做什么都得不到关注。 越是如此,晏暠便越是难受,越是不平,于是处处都和弟弟争。只要是弟弟想要做的事情,他也去做,并且做的更好。 但明明他才是做的更好的那个人,却始终得不到周围人的认可,父母,老师,同学,朋友望着他的眼神都是嫌弃的,说他善妒,自私,喜欢抢别人东西。 一直到死,晏暠才明白,他抢的是主角/
白檀,一个被扔在阳光福利院的孤儿,因脖颈处带了块檀香木,遂得了这个名字。 机缘巧合之下,一个名为成为白月光的系统找到白檀,致力于把他培养成琴棋书画样样皆通,诗词歌赋无所不精,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有才华,更有颜值,铭刻在主角灵魂深处的白月光。 白檀兴奋:那可真是棒棒哒。 从此以后,一人一系统游走在各个世界,所向披靡,一不小心,撩了不该撩的人 白檀: /
赵逢青跟江琎的那一晚,有悲也有喜。 悲的是,她的纯贞没了。 喜的是,她也可以讲一个谁年轻时没爱过个把人渣的故事。 这是一个小太妹和尖子生的故事。 /
(年下深情霸道总裁攻+腰细腿长肤白貌美心机诱受 ) 活了万年的狐妖绥怎么也想不到,他遭了场无妄之灾,竟是见到了人间千万载之后的景象。 高楼大厦,灯火辉煌,车如流水马如龙。 一朝穿越时空,古代狐妖成了现代小明星。 且看琴棋诗画,阴谋阳谋样样精通的老妖精,一朝穿越成过气花瓶,如何一路艳惊四座,在娱乐圈掀起惊涛骇浪! tips: 1.破镜重圆/古穿今/前世今生梗/受宠攻/双洁。 受君撩天撩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