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神龙元年正月,李显登上皇座,恢复帝位,并率文武百官到上阳宫问安,给母皇尊号「则天大圣皇帝」。
又对政变功臣论功行赏,赐文武官阶、爵。
封张柬之为夏官尚书同凤阁鸾台三品;敬晖、桓彦范为纳言;崔玄晔内史,袁恕己同凤阁鸾台三品,名称虽异,五人的职权等同宰相。
加官之外,五人获赐郡公的爵位。
李多祚被封为辽阳郡王,宇文破代李锋为飞骑御卫大统领,后者降返原职。
较特别的是宇文朔,赐封为首席御前剑士,就像风过庭般,虽不含实权,却有着无比崇高的荣誉,可奉皇命出征。
政变的另一关键人物姚崇,果如龙鹰所料,不获任何封赐,还被外调为亳州刺史,亦属「得偿所愿」,避难去也。
可是真正的得益者,却是武三思和武氏子弟。
武瞾在李显复位后十天「驾崩」,三日后李显正式恢复大唐国号,持续十五年的大周帝国,宣告结束。
旗帜由武周的大红色恢复为黄色,郊庙、社稷、陵寝、官阶名称等回复旧制,定长安为首都,神都恢复洛阳旧名成为陪都。
至此,表面看,张柬之等的「大唐梦」,终告梦境成真。
「武瞾」去后,韦后再无忌惮,说动李显将武三思升为复旧官制后三公之一的司空,正一品,兼同中书门下三品,成为名副其实的首席宰相。
武懿宗亦因控制郭城有功,从右散骑常侍升为司徒,受封定王。
武攸宜原职不变。
朝代的嬗变,以武三思为首的武氏子弟不但丝毫无损,势力比以前有过之而无不及,且因着与韦后的关系,成为李显背后的操纵者,兑现了龙鹰对张柬之一方的多次警告。
依附武三思者纷纷进驻要职,其中以宗楚客最为显赫,升任兵部尚书,掌控兵上官婉儿被封为正三品女官婕妤,仍掌制命。
尤为荒谬者,李显立韦氏为皇后后,追赠皇后父韦玄贞为上洛郡王,母崔氏为郡王妃。
韦后还师武瞾故智,自李显坐朝的第一天,竟立帷幔坐于殿上,来个垂帘听政,惹起朝臣极大愤慨,李显一律不听。
二张家族及其依附者,随二张被诛全面失势,二张的兄弟张昌期、张同休、张昌仪等,与张易之、张昌宗一同枭首天津桥南。
韦承庆、房融、崔神庆等全被下狱治罪。
杨清仁虽然在政变里出过力,却因被韦后和武三思所忌,除增加食禄外,不获任何封赠。
当然杨清仁志不在此,只求在新朝保存一个席位,能出入宫禁,其所愿也。
反之洞玄子水涨船高,因深得李显、韦后和武三思欢心,虚悬多年的道尊之位,落入他的邪手里,成为名义上道门的领袖。
由于李唐奉道门为国教,洞玄子的地位等若大唐的「国师」。
李显同时大赦天下,当然,并没有二张同党的份儿。
以往为酷吏冤枉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蓝小鹊发现自己是一本书里的炮灰女配,同桌是会黑化的深情男配。 总有一天,同桌会因为失去女主而投放病毒,毁灭地球,导致蓝小鹊全家死无全尸。 这可不太妙! 为了拯救地球和自己,蓝小鹊天天热情洋溢活力四射,给同桌传递正能量思想,为他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甚至帮他疯狂追求女主,助他实现各种愿望。 但不知道为什么,同桌还是黑化了! 蓝小鹊欲哭无泪:我再也不对着你念八荣八耻了,你先松手好不好。 晏改/
陈檬穿书了,穿越到了七零年代的山沟沟里,成了陈小军媳妇肚子里面的小豆丁。 山里下了一场大雨,陈小军在洪水中被冲走,人人都说小军媳妇肚子里的合该是个灾星要克死全家, 谁知道小军媳妇生了个闺女,重男轻女的婆婆变了,抱着小孙女稀罕得不行。 从此以后福星高照,家里好运连连,日子过的美滋滋。 大河村的村民都知道,那是因为陈家来了个福娃娃。 都说阿檬是个灾星,还没出生爹就下落不明,奶奶又是个重男轻女的/
燕妙妙胎穿了一本BL,成了原书中梗在官配之间的二师姐。 为了早一日磕到真cp,老母亲燕妙妙身体力行地当起了助攻手,立志要为自己的大师兄和小师弟奔向人间大和谐添柴加火。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 仙侠世界里,到底几岁才能拥抱大和谐? 五岁的燕妙妙抱着怀里刚满月的小师弟,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小剧场】 妙妙师姐!温师兄中了迷心散,正在冷泉中运功排毒! 燕妙妙眼前一亮,转身就把榻上睡得正迷糊的小师弟扔进/
绍者,一曰继;二曰导。 公元1127年,北宋灭亡。旋即,皇九子赵构在万众期待中于商丘登基,继承宋统,改元建炎。 然而,三个月内,李纲罢相,陈东被杀,岳飞被驱逐出军,宗泽被遗弃东京,河北抗金布置被全面裁撤经过这么多努力之后,满朝文武终于统一了思想,定下了拥护赵官家南下淮甸转扬州的辉煌抗金路线。 不过刚一启程,在亳州明道宫参拜了道祖之后,这位赵官家便一头栽入了闻名天下的九龙井中,起来后就不认得/
血性男儿庄弈辰,穿越异界,得惊世传承。 圣魔开,入邪道,修最强的战技,装最牛的逼,追最美的女人,守最重的情义,自可风流傲苍穹! /
人家穿越,我还是只能被穿越 人家泡妞,我还是只能被妞 在我的龙门客栈里,我接待了老槐树精、女鬼、神兽混血儿、冒牌茅山道士等人,发生了一连串让人忍俊不禁的故事 本书恶搞气氛浓重,修真、穿越、都市、爱情一个也不能少。所以名之以史上第一混搭 注:1,非吃老本作品。 2,本文系纪实文学,口述:龙羊羊,笔录:张小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