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拓书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五十四章 穷极生变(4/5)

收的马弁,名叫江小流,忠心耿耿,武功了得,别看他个子小,打起来数十条大汉近不得身。

” 朱棣得了意外消息,正在沉思默想,听了这话也不在意,随口说道:“武功如何,倒在其次,收人首在忠心。

这人靠得住么?泄露消息,唯你是问。

” 朱高煦拍一拍江小流的脑袋,笑道:“父王放心,比狗都忠心呢。

” 江小流哈腰赔笑,眼中却有一丝落寞。

乐之扬看得血脉贲张,恨不得冲上前去,将朱高煦一拳打倒。

道衍知晓江小流与乐之扬交情颇厚,朱高煦当面羞辱,恐遗大祸,当即上前一步,笑道:“江小哥是乐公子的好友,也是一位异人,殿下知人善用,道衍佩服之至。

” 他不动声色,挑明利害,朱棣一点就透,抬起眼来,怒视次子,厉声道:“混账东西,跟你说了多少次,宁可树敌千万,不可养虎为患。

人主之祸,莫过起于萧墙,身边之人务必善待。

他是你的马弁,随你征战沙场,牵马持矛,生死护卫,你这样侮辱人,谁又肯为你出生入死?” 朱高煦狗血淋头,他天不怕地不怕,唯独害怕这个老爹,一时耷拉脑袋,做声不得。

朱棣转过身来,又向乐之扬拱手说道:“乐公子,朱棣教子不严,不胜惭愧,令友受辱,让你难堪了。

” 乐之扬皱一皱眉,未及答话,江小流抢先说道:“王爷哪儿话,服侍煦殿下是小人的本分。

只要能助王爷成功,别说牵马擦靴,就是做狗做马,小人也心甘情愿。

” 这一番话虽然肉麻,朱棣听了却很入耳,笑道:“此话再也休提,乐公子是我的知己,你是他的好友,岂能薄待于你?不过,本王以军法治家,无功不赏,无罪不罚,你好好辅佐高煦,过了这道难关,必定飞黄腾达,百户千户,全都不在话下。

” 江小流听得发懵,朱高煦肘他一下,低声说道:“还不谢恩。

”江小流如梦方醒,噗通跪下,磕头道:“多谢王爷看重,小人定当尽心竭力。

” 乐之扬见他奴颜媚骨,心中愤怒悲哀,更有几分迷茫。

数日不见,江小流竟似变了一个人,也不知朱高煦用了什么法儿,让他志气消磨、傲骨摧折,变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奴才。

朱棣注视乐之扬,见他神色冷漠,猜不透他心中所想,沉吟一下,笑道:“乐公子,我请你来,本想告知两件喜事。

” 乐之扬无精打采,随口问道:“喜从何来?” 朱棣笑道:“第一件事,确是你的功劳,这条密道,道衍查探数日,发现通往城外,只要一声令下,城外死士便可进入王府。

” 乐之扬微感意外,点头道:“这一条密道,应是元朝皇帝逃生之用。

” “不错!”朱棣拈须说道,“第二件事么,张信又派人送药,本王原想见他,王妃、道衍都说不妥,故我修书一封,打算送往张府。

” 乐之扬心头一动,问道:“王爷要我送信?” “此信关系重大,落入朝廷手中,可说大势去矣。

”朱棣神色肃然,“若论才智武功,能够担当此事者,唯有你和道衍大师。

大师是我心腹,府中内奸终日盯防,稍有异动,大祸临头。

” 乐之扬暗自冷笑。

朱棣说得客气,其实居心不良,道衍若去送信,一旦失手,燕王府百口莫辩。

至于乐之扬,籍籍无名,更不是燕王属下,纵然失手,燕王一方也大可否认。

意想及此,乐之扬心中老大无味,若依素日脾性,一定断然拒绝,奈何想到梁思禽,回绝的话到了嘴边,改为:“张信看信以后,不肯归顺呢?” 朱棣脸色微沉,说道:“杀其人、灭其口。

” 乐之扬脸色微变,扬声道:“杀与不杀,我自有主张。

” 他公然顶撞燕王,众人无不吃惊,朱高煦怒容满面,挺身欲骂,不料朱棣瞪他一眼,将他的骂人话吓了回去。

乐之扬又道:“书信何在?能否先睹为快。

” 这话匪夷所思,朱高煦忍不住叫道:“姓乐的,你当自己是谁……”不防脸颊剧痛,朱棣一个耳光,打得他团团乱转。

朱棣脸色阴沉,左手伸入袖里,取出一封书信,挤出笑来:“还请斧正!” 乐之扬接过书信,但觉薄薄一封,却有江山之重,当下拆开信封,仔细看了一遍,信中朱棣多为寒暄,末尾处请张信入府一叙。

乐之扬看罢,折起信笺,揣入怀里。

“上有张府方位。

”朱棣递上一份地图,“朝廷兵马将王府围得铁桶一般,张信如肯前来,如何带他进府,还得费些工夫!” 乐之扬略一点头,眼角余光所及,朱高煦恶狠狠望来,眼里透出一股妒恨;江小流垂手肃立,一派恭谨,乐之扬眼鼻发憷,回想当年嬉玩打闹、同哭同笑的日子,当真恍若隔世。

江小流变化突兀,令他始料不及,然而人各有志,江小流一心攀龙附凤,若要阻拦,反而有碍他的前程。

矛盾再三,乐之扬叹一口气,转身出了地宫,纵身上房。

朱棣知人善任,以乐之扬的轻功,送信最妙不过,身法一动,逝如轻烟,地上的官兵只觉狂风掠过屋顶,抬头看时,影子也不见一只。

乐之扬轻飘飘几个起落,就跳出朝廷的包围圈子,依循地图所示,飞也似赶往张府。

其时暮色将终、华灯初上,张府灯火通明,红灯笼累如串珠,循着屋檐、回廊排列成行。

乐之扬避开灯光,在阴影里穿梭一时,摸到后堂,但见堂上站立一个中年男子,背负双手,走来走去,看其举止犹豫,似乎暗怀心事。

乐之扬并不认得张信,不过当日燕王装疯,跟着冷玄的几个头面人物,其中之一就是堂上之人。

乐之扬猜他就是张信,可又难以断定,正迟疑,忽见一个丫鬟上堂,欠身说道:“老爷,老祖宗有请。

” 中年人如梦方醒,点头道:“好,我这就过去。

”撩起袍子,快步走进一间院子,直奔正堂,踅了进去。

乐之扬落在房顶,掀开屋瓦,向里看去,却见一个老妪鹤发华服,斜倚矮榻,一个小丫头坐在床边,给她捏揉双腿。

“娘!”中年男子礼数恭敬,“你找我么?” 老妪挥一挥手,小丫头退下,屋内只剩娘儿俩。

老妪说道:“信儿,一连几日,你都闷闷不乐,今日尤甚,听丫鬟说,晚上饭也没吃。

” “是!”张信低声道,“孩儿心头压了一块大石头,想来想去,很是犹豫。

” “大石头?”老妪徐徐说道,“你说燕王?” 张信叹一口气,说道:“还是娘亲老辣,一猜便着。

” 老妪沉吟半晌,叹道:“你爹在世之日,常说燕王的好话,他说国事粗安,但北方未靖,蒙人生聚教训,早晚还会南下,那时朝中诸将,唯有燕王可以匹敌。

方今陛下,长于深宫之中,养于妇人之手,何曾统领过一兵一卒,更别说冒死突阵、手刃鞑虏。

依老身所见,燕王并无过错,强行削藩,无异于自毁长城。

信儿,你是兵家之子,理应明白这个道理。

” 张信动容道:“娘亲,你意思是?” 老妪淡淡说道:“为娘的安危,你不用担心。

” 张信的脸色阵红阵白,过了半晌,叹道:“可惜燕王已疯,我心有怀疑,两次送药试探,可都石沉大海,一无回音,反而招来张昺等人的疑忌。

” “燕王是聪明人。

”老妪说道,“他若当真没疯,一定会派人来。

” “可是,唉……”张信幽幽叹气,“冷公公失踪,张昺疑心是燕王所为,打算数日之内攻打王府,那时恐怕玉石俱焚。

” “信儿。

”老妪正色说道,“自古‘王者不死’,燕王若是真龙天子,一定履险如夷,倘若不是,那也无可奈何。

人生在世,不过尽人事、安天命而已。

” 张信沉默一时,躬身道:“娘亲之言,振聋发聩,孩儿受教了。

”言毕告辞出门。

乐之扬放下瓦片,心中微感吃惊,张信之母见事明白,真是女中翘楚,所言所语,竟与梁思禽不谋而合。

无怪张信不顾嫌疑,冒险亲近燕王。

张信进了书房,刚刚落座,乐之扬飞燕投林,穿窗而入。

张信吃了一惊,他是惯经沙场的武将,临危不乱,一转身拔出长剑,未及刺出,乐之扬的手轻轻在他肩头一拍,低声道:“燕王让我来的。

” 张信一个激灵,浑身僵硬,瞪着乐之扬,不知如何开口。

乐之扬后退一步,翻手夺下长剑,将信封交到张信手里。

张信半信半疑,拆信看过一遍,面孔生出波澜,身子也颤抖起来,徐徐折起信笺,冲着燕王府的方向,弯腰拱手,深深作了一揖,而后掀开灯罩,点燃信笺,片刻之间,信笺化为一团白灰。

张信注目灯花,出了一会儿,回头说道:“我要见燕王!还请阁下带路。

” “你信得过我?”乐之扬笑道,“你不怕这信是假的么?” “假不了!”张信说道,“信里有一句话,乃是燕王私下对我说的,时隔多年,不想他还记得。

” “哪一句话?”乐之扬问道。

“张兴有子如虎,可以独当群狼!”张信眉飞眼亮,“张兴乃是家父名讳,当日我随燕王北征,立了小功,这是燕王给我的断语。

” 乐之扬注目张信,叹道:“如此说来,张大人心意已决?” “下官别无他想。

”张信叹道,“只想面见燕王。

” 乐之扬点一点头,抓起张信,推门而出,纵身跳上屋顶。

张信只听耳边风响,两侧景物后退如飞,身如腾云驾雾,心中不胜骇异。

不过半个时辰,回到燕王府中,到了书房,二人纵身跳下。

徐妃、道衍早已等候,看见二人,忙从暗中走出,引着二人下至地宫。

燕王见到张信,喜不自胜,张信上前便拜,感恸落泪,说道:“王爷无恙,老天庇佑,下官来迟,害王爷受苦了。

” 燕王扶起张信,笑道:“好事不在早晚,你能前来,我便欢喜。

” “下官失态,王爷见谅。

”张信抹去眼泪,“只因时机紧迫,下官不得不来,张昺、谢贵认定王爷害了冷公公,正在谋划攻入王府,擒捕王爷、王妃。

” 燕王一行无不震动,朱棣沉声道:“什么时候?” “晚则三日之后。

”张信神色肃然,“早则明日。

” 众人面面相对,眼中均有忧色,朱棣说道:“明日太急,能否拖延几日?” “顶多三日。

”张信说道,“拖延太久,难免惹来猜疑。

” “好!”朱棣说道,“三日就三日,这三日张大人务必谨言慎行,不可稍露马脚。

” “下官明白。

”张信又道,“王爷有何应对之法?” “先杀将,再夺城!”朱棣回答。

张信想了想,问道:“王爷有多少人马?” “算上死士家丁,约有八百之众。

” “八百人?”张信连连摇头,“太少,太少!” 朱棣皱眉道:“如何少法?” “王爷有所不知。

”张信说道,“冷公公失踪以后,张昺、谢贵怕得要死,躲在军营不敢出来,又从宣大、开平调来一万精兵,九门守军增至三万,纵然以一当十,没有三千精锐,也休想拿下北平。

” 朱棣皱眉道:“八百人满打满算,哪儿还有多余兵马?” 张信道:“小可的家丁亲兵,尚可凑足二百人。

” “纵然如此,还差两千。

”朱棣轻轻叹了口气。

地宫中一时沉寂,人人面露忧愁。

道衍想了想,忽地开口:“王爷,我有一个念头,只是不合常例。

” “非常之时,当用非常之法。

”朱棣点头,“大师只管说来。

” “王爷可知,北平方圆百里,盐帮弟子,足有三千之众。

” 朱棣愣了愣,双眼一亮:“大师的意思?” “塞北有盐沼,出产沼盐,数量极丰,价格极贱,盐帮从鞑子手里买来,偷运过境,卖到北方诸省。

然而边军守关,过境不易,没有过人之能,不敢携盐闯关,故而这支盐枭剽悍亡命,精整有序,稍加引导,便可自成一军。

” 朱棣拈须点头,意似沉思,朱高炽奇道:“大师怎么知道这些?” “处处留心,皆是学问。

”道衍笑道,“世子别忘了,道衍也算半个江湖中人。

” 朱高炽说道:“燕王府与盐帮并无交情,如何调动这支盐枭?” 道衍笑道:“世子有所不知,盐帮之主,就在王府。

”目光一转,落到乐之扬身上。

乐之扬心中不悦,说道:“叶姑娘的事我做不了主。

何况,盐帮乌合之众,如何担当大任?” “死马当作活马医。

”道衍说道,“王爷也说,非常之时,当用非常之法。

只是叶帮主哪儿有些难办。

“有什么难办的?”朱高煦大声嚷嚷,“她既在王府,不答应,要她好看……” “混账!”朱棣暴怒,“闭嘴!” 朱高煦将头一缩,悻悻退下,道衍说道:“叶帮主出身东岛,与本朝颇有积怨,纵然受伤落魄,也未必愿意相助。

” 朱棣略一沉思,向乐之扬说道:“老弟可否安排一下,让我拜会叶帮主。

” 乐之扬打心底不愿,冷冷说道:“她伤势太重,不可随意挪动。

” “好啊!”朱棣笑了笑,“本王去探望她好了。

” 众人大惊,齐声道:“王爷……” “我意已决,不必多说,”朱棣扬了扬手,“图穷匕见,我也该露一露脸了。

” 乐之扬见他甘冒暴露风险,心中着实意外,忽见朱棣掉头望来,将手一挥,沉声说道:“乐公子,请!” 乐之扬无可奈何,转身带路,朱棣一行紧随其后;徐妃抢在前面,支使郑和,肃清沿途闲人。

到了寝宫,乐之扬推门而入,朱微靠在软椅上小憩,闻声惊起。

徐妃拉过石姬,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最新更新
热门小说推荐

奸妃洗白指南[穿书]

有这么一个奸妃,她把持朝政,残害忠良,秽乱后宫,惹得朝野沸腾,人神共愤。 最后当然被主角一刀两断,大快人心。 袁萝好死不死,穿成了这个作天作地堪比苏妲己的奸妃。 醒来的第一个念头,是洗白自己。 但是 狗腿一:娘娘,弹劾您的朱御史全家已经被我们屠灭,连他家阿猫阿狗小鸡小鸭都没放过 狗腿二:娘娘,东海王安排勾引皇上的小贱人已经毁容,就是东海王不太好对付,我们准备下毒。 狗腿三:娘娘,敌人收到咱/

天刑纪

今朝修仙不为仙,只为春色花满园:来日九星冲牛斗,且看天刑开纪元。 /

我成了反派的挂件[穿书]

季烟穿越到一本玛丽苏文里面,成了男主的恶毒妹妹,还是个没灵根的弱鸡废材。 别人练辟谷,她要吃三顿;别人刀光剑影,她爬楼喘气;别人飞檐走壁,她翻个墙要命。 正派:她与魔族勾结,专拖我们后腿! 为了对付魔头,正派把这个废材献给了终极反派殷雪灼。 许久之后,正派和魔族都惊奇地发现,杀人如麻的大反派不管走到哪里,身上都挂着一个小姑娘,还一边抱着她,一边细心地投喂她,一边嫌弃她。 季烟:殷雪灼,我饿/

老婆是顶级Alpha,我该怎么办

努力做个学渣 清冷蔫坏攻 你混我也混 疯批美人受 容时从小就是学神,俊美人狠,战功赫赫,不到三十岁就晋升少将,公认的顶级Alpha,却意外卷入权利斗争中,因拒绝强|制匹配而身陷囹圄。 再次醒来,他回到了十八岁。 看着刚到的入学通知书,他决定隐藏锋芒,调查真相。 开学典礼上,容时一句我是来混日子的。引发轩然大波。 作弊入学、废物点心、逃兵之子的话题在军校里热议。 他以为这样就足够低调,却还是/

如果月亮不抱你

岑宁十三岁被接到大院,院里小孩见她软萌胆小,使劲欺负。 岑宁恐慌不安,只好壮着胆子跑到言行之的面前:听说我是你老婆,那你能给我撑腰么? 岑宁二十三岁时离开了,因为那些长大的小孩说,言行之有喜欢的人了。 岑宁有点难过,但还是在临走前跟他打了招呼:听说我不会是你老婆了,那我能离开了么? 时光荏苒。 言行之压着眼前的小白兔,万般情绪只化为一抹淡笑:宁宁,这么多年白给你撑腰了吗。 软萌可欺的小摄影/

女主她逃婚了

边陲有家新开的酒肆,老板娘貌美如仙,引得一边陲的少年郎为她明里暗里较着劲,不想还未等他们争出个胜负,京城就来了大官。 大官位高权重,俊美无双,从来言笑晏晏的老板娘看到他的第一眼就错手砸了自己酿了三月的美酒。 【女主篇】 顾攸宁是定国公府的嫡小姐,父亲战死沙场,哥哥不知所踪,相依为命的弟弟还患了重病,为了弟弟的病,她无奈委身姬朝宗 她名义上的准姐夫。 旁人都道姬朝宗君子端方,堪为良配,只有顾/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