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我的名字叫玉机,我的孪生姐姐叫玉枢。
我们姐妹出生在开宝五年的春天。
起初父亲为我们取名为枢机,意为机巧圆转,且名中带木,遇春则欣欣向荣,寓意极好。
母亲则坚持女孩子的名字中须得有玉,于是我们姐妹的名字就这样定了。
我最早的记忆可以追溯到两岁时。
那是开宝七年的春天,汴河边春光漫漫,和风畅畅。
母亲折柳条与迎春花枝编成花环,扣在我的头上。
花环遮住了眉眼,眼前一片金翠相间的迷蒙。
父亲和玉枢笑着追着,母亲的容貌在波光中嫣然如醉。
这是我第一次清晰地感受到人生的和美与惬意,也是我唯一能记起的与父母欢聚的时光。
开宝七年的冬天,我们母女三人经历了短暂的牢狱之困,在一个冷风沁骨的清晨,被押往汴城西市。
母亲的发间别了一支鹅毛,胸前挂着竹牌,上书年纪与身价。
玉枢和我软黄油腻的头发别不住沉重的鹅毛,只得绑在衣带上。
狱中湿冷,玉枢生了很重的病。
幸好狱吏尚有恻隐之心,请了郎中来看过,方不至于夭折。
玉枢在母亲怀中昏睡,我则跪坐一旁。
两侧跪满了与我们一样的罪人,偶尔听到低低的啜泣,如冷风呜咽。
兵丁在我们身后监视,靴声橐橐。
眼前有许多青布鞋子和黑布靴子驻足徘徊,渐渐有人被领走,离开了这个可悲的行列。
母亲虽然年轻,但在狱中恶食少眠,心事重重,显得容颜憔悴。
她仍旧穿着抄家时的绀蓝色簇花襦裙,裙裾早已乌黑,鸠羽色花纹现出灰败之色。
所有人都尽力将自己打扮得干净年轻,这样才容易让各府管家买走。
然而一向珍视美貌的母亲,却懒怠用五指整理一下乱发。
万缕青丝胡乱垂下,教人看不清她的脸。
又因她带着两个幼女为累赘,整整一个上午也无人问津。
母亲右手抱着玉枢,左手抱着我。
她怀中悲伤、惊恸、幽怨、衰败的气味,牢牢刻在我的脑海中。
时近正午,一双精致小巧的绣鞋映入眼帘。
雪白的缎面,以雅白丝线绣着几盏玉兰花,花色皎皎,几乎与缎面不分。
我和母亲不由抬起头,只见一位通身雪白的年轻女子居高临下地望着我们。
她颈上系着白狐皮,风毛扑在她的脸上,与面色一样洁白。
在一个幼童的眼中,她的容貌和意态难以描摹,有想象中仙女才有的完美无瑕。
母亲连忙伏下身子,我亦随她举手叩拜。
那女子看了看母亲的身价牌子,向身后的青布靴子管家低语几句。
青布靴子上前来付清了买价,一把抱起玉枢。
母亲重新叩首,方才牵着我的手站起身。
我们终于也离开了这个可悲的行列。
我又累又饿,很快在车中睡了过去。
恍然一梦,日子又变得轻松惬意起来。
母亲嫁给了青布靴子,生了弟弟。
玉枢和我改姓卞为朱。
我再也没有见过父亲。
母亲告诉我,父亲“死”了,意为永不归来。
青布靴子是熙平长公主府的总管家。
母亲嫁给青布靴子后,便随他管束长公主府的婢仆。
青布靴子对我们姐妹很好,不但让我们衣食无缺,还教我们读书认字。
他还禀明了长公主,请夫子教我们姐妹读书。
然而,我总也不肯唤他一声父亲,他似乎也并不放在心上。
三年后,熙平长公主生下一个女儿,封为柔桑亭主,我和玉枢便成了亭主的近身侍婢和书房陪读。
开宝七年很快过去了,年号变为咸平,取人咸平安、事咸平顺之意。
新帝登基。
熙平长公主正是太祖高元靖的次女,咸平皇帝的姐姐。
咸平四年的寒食节,阖府不能燃灶火,只能用素香与冷食祭祀先人。
那一年,我六岁。
早课时,夫子讲解“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1]一句,我顿时想起了我的亲生父亲卞经。
回家拜祭了朱家的祖先后,我从房中拿出母亲常用的小香炉,又从厨房偷了一碟瓜果。
我将香炉与瓜果放在井台上,周身摸索,才省起忘记拿火折。
转念一想,也不去找了。
天近黄昏,寒气降下,我虔诚上香,心中默默呼唤父亲,恭恭敬敬磕了三个头。
青布靴子不知何时走到我身后,温和道:“你在祭奠谁?” 我如实答道:“今天寒食,家家祭祖。
孩儿想拜祭一下亲生爹爹和卞家祖先。
”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