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拓书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五十四章 穷极生变(4/5)

收的马弁,名叫江小流,忠心耿耿,武功了得,别看他个子小,打起来数十条大汉近不得身。

” 朱棣得了意外消息,正在沉思默想,听了这话也不在意,随口说道:“武功如何,倒在其次,收人首在忠心。

这人靠得住么?泄露消息,唯你是问。

” 朱高煦拍一拍江小流的脑袋,笑道:“父王放心,比狗都忠心呢。

” 江小流哈腰赔笑,眼中却有一丝落寞。

乐之扬看得血脉贲张,恨不得冲上前去,将朱高煦一拳打倒。

道衍知晓江小流与乐之扬交情颇厚,朱高煦当面羞辱,恐遗大祸,当即上前一步,笑道:“江小哥是乐公子的好友,也是一位异人,殿下知人善用,道衍佩服之至。

” 他不动声色,挑明利害,朱棣一点就透,抬起眼来,怒视次子,厉声道:“混账东西,跟你说了多少次,宁可树敌千万,不可养虎为患。

人主之祸,莫过起于萧墙,身边之人务必善待。

他是你的马弁,随你征战沙场,牵马持矛,生死护卫,你这样侮辱人,谁又肯为你出生入死?” 朱高煦狗血淋头,他天不怕地不怕,唯独害怕这个老爹,一时耷拉脑袋,做声不得。

朱棣转过身来,又向乐之扬拱手说道:“乐公子,朱棣教子不严,不胜惭愧,令友受辱,让你难堪了。

” 乐之扬皱一皱眉,未及答话,江小流抢先说道:“王爷哪儿话,服侍煦殿下是小人的本分。

只要能助王爷成功,别说牵马擦靴,就是做狗做马,小人也心甘情愿。

” 这一番话虽然肉麻,朱棣听了却很入耳,笑道:“此话再也休提,乐公子是我的知己,你是他的好友,岂能薄待于你?不过,本王以军法治家,无功不赏,无罪不罚,你好好辅佐高煦,过了这道难关,必定飞黄腾达,百户千户,全都不在话下。

” 江小流听得发懵,朱高煦肘他一下,低声说道:“还不谢恩。

”江小流如梦方醒,噗通跪下,磕头道:“多谢王爷看重,小人定当尽心竭力。

” 乐之扬见他奴颜媚骨,心中愤怒悲哀,更有几分迷茫。

数日不见,江小流竟似变了一个人,也不知朱高煦用了什么法儿,让他志气消磨、傲骨摧折,变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奴才。

朱棣注视乐之扬,见他神色冷漠,猜不透他心中所想,沉吟一下,笑道:“乐公子,我请你来,本想告知两件喜事。

” 乐之扬无精打采,随口问道:“喜从何来?” 朱棣笑道:“第一件事,确是你的功劳,这条密道,道衍查探数日,发现通往城外,只要一声令下,城外死士便可进入王府。

” 乐之扬微感意外,点头道:“这一条密道,应是元朝皇帝逃生之用。

” “不错!”朱棣拈须说道,“第二件事么,张信又派人送药,本王原想见他,王妃、道衍都说不妥,故我修书一封,打算送往张府。

” 乐之扬心头一动,问道:“王爷要我送信?” “此信关系重大,落入朝廷手中,可说大势去矣。

”朱棣神色肃然,“若论才智武功,能够担当此事者,唯有你和道衍大师。

大师是我心腹,府中内奸终日盯防,稍有异动,大祸临头。

” 乐之扬暗自冷笑。

朱棣说得客气,其实居心不良,道衍若去送信,一旦失手,燕王府百口莫辩。

至于乐之扬,籍籍无名,更不是燕王属下,纵然失手,燕王一方也大可否认。

意想及此,乐之扬心中老大无味,若依素日脾性,一定断然拒绝,奈何想到梁思禽,回绝的话到了嘴边,改为:“张信看信以后,不肯归顺呢?” 朱棣脸色微沉,说道:“杀其人、灭其口。

” 乐之扬脸色微变,扬声道:“杀与不杀,我自有主张。

” 他公然顶撞燕王,众人无不吃惊,朱高煦怒容满面,挺身欲骂,不料朱棣瞪他一眼,将他的骂人话吓了回去。

乐之扬又道:“书信何在?能否先睹为快。

” 这话匪夷所思,朱高煦忍不住叫道:“姓乐的,你当自己是谁……”不防脸颊剧痛,朱棣一个耳光,打得他团团乱转。

朱棣脸色阴沉,左手伸入袖里,取出一封书信,挤出笑来:“还请斧正!” 乐之扬接过书信,但觉薄薄一封,却有江山之重,当下拆开信封,仔细看了一遍,信中朱棣多为寒暄,末尾处请张信入府一叙。

乐之扬看罢,折起信笺,揣入怀里。

“上有张府方位。

”朱棣递上一份地图,“朝廷兵马将王府围得铁桶一般,张信如肯前来,如何带他进府,还得费些工夫!” 乐之扬略一点头,眼角余光所及,朱高煦恶狠狠望来,眼里透出一股妒恨;江小流垂手肃立,一派恭谨,乐之扬眼鼻发憷,回想当年嬉玩打闹、同哭同笑的日子,当真恍若隔世。

江小流变化突兀,令他始料不及,然而人各有志,江小流一心攀龙附凤,若要阻拦,反而有碍他的前程。

矛盾再三,乐之扬叹一口气,转身出了地宫,纵身上房。

朱棣知人善任,以乐之扬的轻功,送信最妙不过,身法一动,逝如轻烟,地上的官兵只觉狂风掠过屋顶,抬头看时,影子也不见一只。

乐之扬轻飘飘几个起落,就跳出朝廷的包围圈子,依循地图所示,飞也似赶往张府。

其时暮色将终、华灯初上,张府灯火通明,红灯笼累如串珠,循着屋檐、回廊排列成行。

乐之扬避开灯光,在阴影里穿梭一时,摸到后堂,但见堂上站立一个中年男子,背负双手,走来走去,看其举止犹豫,似乎暗怀心事。

乐之扬并不认得张信,不过当日燕王装疯,跟着冷玄的几个头面人物,其中之一就是堂上之人。

乐之扬猜他就是张信,可又难以断定,正迟疑,忽见一个丫鬟上堂,欠身说道:“老爷,老祖宗有请。

” 中年人如梦方醒,点头道:“好,我这就过去。

”撩起袍子,快步走进一间院子,直奔正堂,踅了进去。

乐之扬落在房顶,掀开屋瓦,向里看去,却见一个老妪鹤发华服,斜倚矮榻,一个小丫头坐在床边,给她捏揉双腿。

“娘!”中年男子礼数恭敬,“你找我么?” 老妪挥一挥手,小丫头退下,屋内只剩娘儿俩。

老妪说道:“信儿,一连几日,你都闷闷不乐,今日尤甚,听丫鬟说,晚上饭也没吃。

” “是!”张信低声道,“孩儿心头压了一块大石头,想来想去,很是犹豫。

” “大石头?”老妪徐徐说道,“你说燕王?” 张信叹一口气,说道:“还是娘亲老辣,一猜便着。

” 老妪沉吟半晌,叹道:“你爹在世之日,常说燕王的好话,他说国事粗安,但北方未靖,蒙人生聚教训,早晚还会南下,那时朝中诸将,唯有燕王可以匹敌。

方今陛下,长于深宫之中,养于妇人之手,何曾统领过一兵一卒,更别说冒死突阵、手刃鞑虏。

依老身所见,燕王并无过错,强行削藩,无异于自毁长城。

信儿,你是兵家之子,理应明白这个道理。

” 张信动容道:“娘亲,你意思是?” 老妪淡淡说道:“为娘的安危,你不用担心。

” 张信的脸色阵红阵白,过了半晌,叹道:“可惜燕王已疯,我心有怀疑,两次送药试探,可都石沉大海,一无回音,反而招来张昺等人的疑忌。

” “燕王是聪明人。

”老妪说道,“他若当真没疯,一定会派人来。

” “可是,唉……”张信幽幽叹气,“冷公公失踪,张昺疑心是燕王所为,打算数日之内攻打王府,那时恐怕玉石俱焚。

” “信儿。

”老妪正色说道,“自古‘王者不死’,燕王若是真龙天子,一定履险如夷,倘若不是,那也无可奈何。

人生在世,不过尽人事、安天命而已。

” 张信沉默一时,躬身道:“娘亲之言,振聋发聩,孩儿受教了。

”言毕告辞出门。

乐之扬放下瓦片,心中微感吃惊,张信之母见事明白,真是女中翘楚,所言所语,竟与梁思禽不谋而合。

无怪张信不顾嫌疑,冒险亲近燕王。

张信进了书房,刚刚落座,乐之扬飞燕投林,穿窗而入。

张信吃了一惊,他是惯经沙场的武将,临危不乱,一转身拔出长剑,未及刺出,乐之扬的手轻轻在他肩头一拍,低声道:“燕王让我来的。

” 张信一个激灵,浑身僵硬,瞪着乐之扬,不知如何开口。

乐之扬后退一步,翻手夺下长剑,将信封交到张信手里。

张信半信半疑,拆信看过一遍,面孔生出波澜,身子也颤抖起来,徐徐折起信笺,冲着燕王府的方向,弯腰拱手,深深作了一揖,而后掀开灯罩,点燃信笺,片刻之间,信笺化为一团白灰。

张信注目灯花,出了一会儿,回头说道:“我要见燕王!还请阁下带路。

” “你信得过我?”乐之扬笑道,“你不怕这信是假的么?” “假不了!”张信说道,“信里有一句话,乃是燕王私下对我说的,时隔多年,不想他还记得。

” “哪一句话?”乐之扬问道。

“张兴有子如虎,可以独当群狼!”张信眉飞眼亮,“张兴乃是家父名讳,当日我随燕王北征,立了小功,这是燕王给我的断语。

” 乐之扬注目张信,叹道:“如此说来,张大人心意已决?” “下官别无他想。

”张信叹道,“只想面见燕王。

” 乐之扬点一点头,抓起张信,推门而出,纵身跳上屋顶。

张信只听耳边风响,两侧景物后退如飞,身如腾云驾雾,心中不胜骇异。

不过半个时辰,回到燕王府中,到了书房,二人纵身跳下。

徐妃、道衍早已等候,看见二人,忙从暗中走出,引着二人下至地宫。

燕王见到张信,喜不自胜,张信上前便拜,感恸落泪,说道:“王爷无恙,老天庇佑,下官来迟,害王爷受苦了。

” 燕王扶起张信,笑道:“好事不在早晚,你能前来,我便欢喜。

” “下官失态,王爷见谅。

”张信抹去眼泪,“只因时机紧迫,下官不得不来,张昺、谢贵认定王爷害了冷公公,正在谋划攻入王府,擒捕王爷、王妃。

” 燕王一行无不震动,朱棣沉声道:“什么时候?” “晚则三日之后。

”张信神色肃然,“早则明日。

” 众人面面相对,眼中均有忧色,朱棣说道:“明日太急,能否拖延几日?” “顶多三日。

”张信说道,“拖延太久,难免惹来猜疑。

” “好!”朱棣说道,“三日就三日,这三日张大人务必谨言慎行,不可稍露马脚。

” “下官明白。

”张信又道,“王爷有何应对之法?” “先杀将,再夺城!”朱棣回答。

张信想了想,问道:“王爷有多少人马?” “算上死士家丁,约有八百之众。

” “八百人?”张信连连摇头,“太少,太少!” 朱棣皱眉道:“如何少法?” “王爷有所不知。

”张信说道,“冷公公失踪以后,张昺、谢贵怕得要死,躲在军营不敢出来,又从宣大、开平调来一万精兵,九门守军增至三万,纵然以一当十,没有三千精锐,也休想拿下北平。

” 朱棣皱眉道:“八百人满打满算,哪儿还有多余兵马?” 张信道:“小可的家丁亲兵,尚可凑足二百人。

” “纵然如此,还差两千。

”朱棣轻轻叹了口气。

地宫中一时沉寂,人人面露忧愁。

道衍想了想,忽地开口:“王爷,我有一个念头,只是不合常例。

” “非常之时,当用非常之法。

”朱棣点头,“大师只管说来。

” “王爷可知,北平方圆百里,盐帮弟子,足有三千之众。

” 朱棣愣了愣,双眼一亮:“大师的意思?” “塞北有盐沼,出产沼盐,数量极丰,价格极贱,盐帮从鞑子手里买来,偷运过境,卖到北方诸省。

然而边军守关,过境不易,没有过人之能,不敢携盐闯关,故而这支盐枭剽悍亡命,精整有序,稍加引导,便可自成一军。

” 朱棣拈须点头,意似沉思,朱高炽奇道:“大师怎么知道这些?” “处处留心,皆是学问。

”道衍笑道,“世子别忘了,道衍也算半个江湖中人。

” 朱高炽说道:“燕王府与盐帮并无交情,如何调动这支盐枭?” 道衍笑道:“世子有所不知,盐帮之主,就在王府。

”目光一转,落到乐之扬身上。

乐之扬心中不悦,说道:“叶姑娘的事我做不了主。

何况,盐帮乌合之众,如何担当大任?” “死马当作活马医。

”道衍说道,“王爷也说,非常之时,当用非常之法。

只是叶帮主哪儿有些难办。

“有什么难办的?”朱高煦大声嚷嚷,“她既在王府,不答应,要她好看……” “混账!”朱棣暴怒,“闭嘴!” 朱高煦将头一缩,悻悻退下,道衍说道:“叶帮主出身东岛,与本朝颇有积怨,纵然受伤落魄,也未必愿意相助。

” 朱棣略一沉思,向乐之扬说道:“老弟可否安排一下,让我拜会叶帮主。

” 乐之扬打心底不愿,冷冷说道:“她伤势太重,不可随意挪动。

” “好啊!”朱棣笑了笑,“本王去探望她好了。

” 众人大惊,齐声道:“王爷……” “我意已决,不必多说,”朱棣扬了扬手,“图穷匕见,我也该露一露脸了。

” 乐之扬见他甘冒暴露风险,心中着实意外,忽见朱棣掉头望来,将手一挥,沉声说道:“乐公子,请!” 乐之扬无可奈何,转身带路,朱棣一行紧随其后;徐妃抢在前面,支使郑和,肃清沿途闲人。

到了寝宫,乐之扬推门而入,朱微靠在软椅上小憩,闻声惊起。

徐妃拉过石姬,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宠妃罢工日常[清]

姿容绝艳、宠冠后宫的宜妃娘娘做了个预示未来的噩梦。 太子被废,老四登基,死对头德妃成了太后;她生的老五不得重用,小九幽禁致死,小十一幼年病逝; 连甜言蜜语宠她万分的康熙,晚年也一个接一个纳汉女,把她抛到了脑后去。 驾崩前,他还特意叮嘱新帝,若是宜妃跋扈不敬,不必顾及朕之心意! 最后她忧郁而死,下场凄凉。 梦醒之后 宜妃:本宫不干了。 这宠妃,谁爱当谁当! . 皇帝嘴上不说,心中有数, 三宫/

我与师父生毛球

文案: 机缘巧合之下,瑶兮跌入情沦劫,在梦境中与人春风一度,醒来以后,她觉得很尴尬。 因为她春风度了的,是她暗恋多年但清冷寡言、不苟言笑的师父。 在梦境中,他对她笑、对她柔情、对她纵容,处处似是有情一不小心,她没有把持住。 师父那边就不知道是为什么没把持住了,但瑶兮也不好意思问。好在情况不算十分严重,他们互相道了歉,就在极为尴尬的气氛中继续当师徒。 然而事情并未到此为止,不久之后,瑶兮发现/

佟娘娘的养崽日常

末世生存两年,在如愿为自己儿子报仇后,童瑶意外来到了历史上的大清朝,成为康熙皇帝的贵妃佟佳氏。 没有求生欲的童瑶对这锦衣玉食的生活提不起任何兴趣,宫斗是什么?没兴趣!皇帝的宠爱又是什么?能吃吗? 直到见到原身的养子后童瑶爆发了,谁敢动老娘的儿子?不就是宫斗?谁怕谁啊!不斗的你们哭爹喊娘,你们不知道老娘的厉害。至于皇帝的宠爱?分分钟手到擒来。 童瑶:儿子在手,天下我有,至于宫斗和男人,那不过/

旁白它和谐词过分多[穿书]

褚珀穿进一篇修仙文里,成了百般虐待男主的炮灰小师姐,好巧不巧,她穿书后一睁眼,正好是将男主踩在脚下欺辱的剧情。 面前的宴师弟一脸恭顺,乖巧听话,召之即来挥之即去,小师姐让往东,就绝不往西。 旁白里的宴师弟血腥暴力,睚眦必报,满脑袋都是屏蔽词。 穿书即面临谋杀的褚珀QAQ:好和谐一师弟,她玩不起 褚珀决定改邪归正,重新做人!她不能一下子性情大变,她要一点一点悄悄变好,然后惊艳所有人。 * 只/

和前男友一起穿到23年后

褚晴高三最后悔的事,就是身为学渣,跟学神戚未晨他谈了恋爱,导致整个上半学期都被逼着学习 忍了半年,她终于提了分手,结果下一秒双双穿到23年后,跟刚满18岁的儿子成了同班同学 嗯,儿子是他们俩亲生的 褚晴看着眼前五分像自己、五分像戚未晨的少年,崩溃了 更崩溃的是儿子随她,也是学渣 更更崩溃的是,两个人在几次考试都倒数后,被戚未晨强押着开始补课,学不好就挨罚的那种 一连被罚多次,学渣儿子愤而反/

表妹万福

女主角是商户之女,重生之后,为了躲过前世厄运,不择手段千方百计想要嫁给本文男主裴石安。裴石安是国公府长子,增经少年卿相,名动京城,十六岁时却背负污名,远走西南。裴君子瑞方,律己正身,终还是载在了小表妹的手上,被迫娶她为妻。身世之困,父子君臣,随着小表妹这个小福妻的强行到来,男主角的人生也就此改变。本文女主重生,但没有多少金手指,非爽文。写男女情爱,痴云腻雨,也写父子君臣,相爱相杀。借用一读/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